“我打开自家新装的水龙头,自来水一下子流了出来,有水了,水龙头有水了……村民们都高兴地喊了起来!”上郑村村民郑可虎回忆起自来水通水那天的情景,仍然显得很激动。
上郑村是浦江县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以来最早一批通上自来水的村。村党支部书记郑秋义告诉我们,他们村是浦江县最大的挂锁制造专业村,有制锁企业120家。全村有村民960人,外来务工者达5000多人。由于水量少、水质差等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就十分突出。打井取水成了家家户户的日常工作。为了寻找水源,村民们遍地打井,大大小小打了1000多口,有的深达100多米,最贵的一口井花了26万元,但还是没有解决缺水问题。村民平时喝水、烧饭,有的去远处的山里拉水,有的只能用桶装水。村民们感叹道:“不愁吃、不愁穿,只愁喝不上干净水。”由于用水紧缺,外来务工者10天洗不上澡也是常有的事。
据县长张伟亚介绍,那时侯,浦江32.2万农村人口中能喝上合格饮用水的仅为3%。由于长期饮水安全无法保证,很多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黄宅镇甄村有一口古井,井水看起来很清澈,但烧沸之后水壶下面就有一层很厚的水垢。村民说,他们平时用来盛水的桶,桶的内壁过不了两天就会变黑,而且根本洗不掉。
“我们搞新农村建设,究竟应该把什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想,绝对不是刷刷墙、拆拆房这么简单,而是要让老百姓通过新农村建设切实得到实惠。”县委书记蔡健说。于是,在2005年3月,蔡健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的农村饮用水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专题调查研究,然后正式提出在全县农村实施“甘泉工程”:用5年时间,投资4亿元,让全县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2005年8月,浦江县“甘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正式组建并开始运行,县长张伟亚担任甘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各方面工作,抽调16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到甘泉办工作。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并落实责任。“甘泉办”通过对全县的城乡饮用水现状、水资源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形成了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城乡一体供水的全局性规划《浦江县甘泉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了“城乡一体供水、利用现有工程取水、新建联建水源”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具体说就是:以金坑岭水库和仙华水库作为水源,由县自来水厂实行城乡同网同质同价供水,新增受益人口16万人;利用现有水库,通过除险加固、改造提高等工程性措施和途径,实现就近取水,受益人口约13万;通过新建或联建小型水库,就近取水,受益人口3万左右;在既无水库可利用,又不能联建水源的山区村庄,通过筑集水滤池、挖深井等方式就地解决,受益人口在4万左右。
“浦江县的财政收入并不宽裕,实施甘泉工程,我们是小财政、大投入;穷财政、真投入。在每年财政只有3亿多元可用资金的情况下,县财政每年都保证安排6000万元到8000万元,除了用于工程的主管网建设,还对引水入户的村每人补助60元用于村内管网建设。”张伟亚说。
为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在“甘泉工程”实施过程中,浦江县坚持“五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扶持政策公开、年度项目计划公开、建设进度公开、办事结果公开。还有“五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协调统一、技术质量标准统一、材料与施工招投标统一、施工管理统一。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监督关、检查验收关,实行工程监理制、技术人员巡回监理和受益农户代表全程跟班监督等办法,切切实实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好做实做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发挥出了超常的智慧。前吴乡袅溪村,1000多人口。村里没有可以利用的水库。工程技术人员在村民的带领下,翻山越岭寻找水源。最后建成了一个由六个过滤池、六个集水池组成的分散供水系统,让全村每一个农户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杭坪镇下薛宅村的后山有一眼清泉,平常日子可满足全村400多人口的基本生活用水。但夏季高温干旱时节,又面临水源不足。2006年年底,县补助30多万元,村自筹20多万元,在泉眼处筑起了蓄水量近1200立方米的小水库和库底过滤、集水池,同时铺设了2000多米长的管道,将对面高山上的水源引到新建的水库,使这个村彻底摆脱了夏季无水可用的困境。
据了解,两年多来,浦江县“甘泉工程”已累计投资1.9亿元,完成建设项目277个,铺设供水主管道达90公里,支管网和村内管网150公里,完成浦江第二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5000吨的技改工程,通过水库除险加固和水质处理等措施使27座水库的水质达到了饮用水标准,新建集水滤池和蓄水池116个,蓄水量3060立方米,已经解决了12.2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困难。
“甘泉工程”不仅仅是为百姓送甘泉、送健康,更是送发展。浦江县水晶、制锁、服装等企业集聚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用水紧缺,黄宅镇、郑宅镇许多企业一度招工困难。一位曾连续打了10口井的锁厂经营者叹道:“前些年我们四处招工,许多打工的讲,你们那儿连喝的水都没有,更别说洗澡了。许多人因此不愿意来。‘甘泉工程’的实施,彻底解决了水的问题。如今,‘我们这里有澡洗’成了最诱人的招工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