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并不存在严重泡沫 ●股指不能客观反映两市走势
●过度干预可能导致双重损失 ●政府调控应由总量转向结构
最近政府对股市连续打出多套“组合拳”,对所谓的股市泡沫进行调控。
我认为判断股市泡沫主要看两条:一是市盈率,二是看股指是不是太高,超越了牛市发展阶段。一般说,市盈率在30倍—50倍比较正常,但是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尤其是大多数垃圾股的市盈率超过50倍,就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泡沫了。当然,中国的情况有一点例外,长达5年的熊市,大多数股票的市盈率长期在10倍以下,现在牛市才两年多的时间,市盈率达到50倍—100倍也属于正常,但是股票市盈率如果达到100倍以上甚至1000倍以上,则这些股票肯定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目前中国股市中这种股票并不多,不超过18%。
再从股指来看,如果涨得过快、过高,超越牛市发展阶段,那么自然会形成股市泡沫。按照波段理论,这轮牛市可以持续到2010年前后,除非出现重大的非系统风险。我认为这轮牛市可以分三个阶段:奥运前、奥运中和奥运后。从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可以作为一个波段,属于奥运前波段,大约经历了两年时间。目前正处于奥运中这一波段,大约持续到2008年10月前后。奥运后这一波段则是在2009年至2010年。假定这轮牛市到最后可以达到10000点(上证股指),但是如果在牛市的第一阶段就超越了5000点甚至6000点,那么肯定会出现泡沫,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中国股市并不存在什么严重的泡沫,只是今年前两个月涨势太快了一点。如果说有泡沫,也是轻微的。所以,适当降降温是必要的。但是,中国股市并不像某些机构尤其是境外机构鼓吹的那样可怕,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政府也不必为此过分敏感,似乎到了前期高点就要挥舞大棒调控。一些图谋不轨的机构或黑庄总是想利用政府调控来打压股市,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的意图很明显,一是打压股市,乘机抄底,然后赚取差价利润,把散户搞得很惨,然后把责任归咎于政府;二是在股市价位很低时,大量买入他们认定的目标股票,乘机介入其股权,逐步渗透,慢慢地掌握其控制权。事实上,后面的企图更可怕,它给中国的若干重要产业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
我对目前的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有点看法,它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两市的走势,没有很好地起到股市“晴雨表”的作用。比如说,大多数个股下跌,但只要几只大盘指标股上涨,则指数不跌反升;反过来,大多数个股上涨,但只要几只大盘指标股下跌,则指数不升反跌;如果大盘指标股和其他股票一起涨,则指数涨得就有点离谱,让人看了害怕。显然这是不正常的。其结果可能会误导股民,尤其是误导政府开错调控的“药方”。故有必要对它进行改进。
说到政府宏观调控,其主要作用应该是弥补市场缺陷或者市场失败。当股市泡沫很大,或者失去控制的时候,应该采取适度的、有效的经济调控。但是,我不赞成政府过度的、频繁地干预股市。过度的政府干预会导致政府失败和市场失败双重损失。
此外,政府对股市宏观调控,不能只看目前沪深指数,因为它有点失真,不能很好的反映股市总体状况和结构;政府也不能听一家之言尤其是境外机构的言论,而是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为结构调控为主。我认为没有必要总是从总量上控制股市,并且不断打压股指,只要股市不超越发展阶段,股指不是涨得太离谱,基本上可以依照市场机制自我调节,没有必要经常干预。
我特别强调政府宏观调控应该转向结构性调控。就是说,要观察热钱到底往哪里去,是不是在某些行业或企业大量买空卖空,制造暴涨暴跌?要观察基金尤其是境外基金是不是有针对性地介入甚至控制我国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达到收购其控制权的目的?此外,要控制源头,避免国内的一些违规甚至违法的基金流向股市。再次,要善于“分流、泄洪”,出台相关政策,将部分流动性资金引导到其他投资领域。如果政府宏观调控能够在以上几个方面监控、调节好,这比对股指机械地调控可能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我建议政府对股市的宏观调控主要以货币政策为主,尽可能不用财税政策,因为财税政策刚性太强,弹性不足,给股市造成硬伤会很大。 (何维达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