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将在他本届任期最后一年看到审计部门被审计。昨日,李金华在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透露,审计署已决定请其他部门对其进行审计,地方审计部门也采取同样办法。李金华表示,此前在修改《审计法》的时候,审计署曾主动提出希望在审计法写上一条“由某个部门对审计机关进行定期审计”。(《新京报》7月25日)
在我印象中,这已经是近一年来,李金华第三次当众表达“审计部门被审计”之期待了。这绝非矫情和媚众,审计署已经通过一次次审计风暴在公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审计成果是最有力的“媚众”;也绝非懒洋洋地做个姿态,一次可能是作秀,连续呼吁就是真切地期盼了。
这种持续不断吁求监督,首先表现出审计署和李金华骨子里一种害怕部门涉腐的焦虑。因为权力缺乏有效约束,从卫生到药监,从教育到体育,许多部门都深深地陷入了各种腐败丑闻,在公众中的声誉非常差;因为内部纪律的严厉,审计署可谓众多部门中声誉最好的一个,罕有丑闻曝出。但李金华明白这种“审计无丑闻”的表象和“百官共廉”的神话是靠不住的,没有看得见的外部监督,丑闻时刻可能发生。
此外,这种吁求还表现出李金华一种可贵的权力洁癖,没有把审计权的使用蒙混于含糊其辞的道德自律中。虽然审计署有着一套严密的内部监管机制,比如著名的“审计八不准”和严厉的审计职业要求,但李金华不会满足于这种自律幻觉,而是充分尊重“权力制衡”的政治常识,尽一切可能地把自己置于外部监督之下以证权力之清白。
在我看来,李金华一次次地吁求,最主要的是包含着一种以“我有外部监督”为荣的权力观:以外部监督自证权力的合法,以自己的头上有外部监督的眼睛盯着为莫大荣耀——因为“我有外部监督”就表明我的权力很正当,“外部监督”即是清白的代名词。这方面,我们的官场有一种相反的荣耀观,即不是以“有外部监督”为荣耀,而是以“我是带头大哥”、“我没人管”、“我一个人说了算”、“我监督我自己”为荣,以自己的权力受到约束和规范为没面子的事情,“谁受到的监督更少”便成了部门和官员权力攀比的重要指标。显然,这是一种畸形、不健康的权力观。
正因为以被监督为荣、以无监督为耻,李金华才一次次地吁求着施加于自身的外部监督,焦虑于公众对审计的猜疑。我们期待公权力都能以“我有外部监督”为荣,期待这样的语言能够流行于我们的官场,从而让外部监督能成为一种自证权力的权威凭证。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