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中国新闻周刊:高考“她”时代 女状元占多数
2007年07月30日 11:17:4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得鱼还是授渔 在教育界,人们往往把知识型考试和能力型考试对立起来,古人也早已对二者的区别做了形象的比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得鱼还是授渔,两者并非是割裂的。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能力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性考试主要考察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而能力性考试主要考察那些影响活动较广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简单地说,后者对记忆力要求不高,不依赖于考前辅导,更看重的是潜力。 “其实作为中国第一考的高考,这些年也一直在向能力化改进,但速度太慢。”谢小庆感叹,受到几千年中国固有考试文化的抵制,稳健的改革不足以触动它,已经形成了牢固不可破的应试教育文化。 而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出现了蔓延的迹象:此种靠死记硬背的应考局面,原来主要体现在高考,现如今已经开始向下延伸到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向上延伸到研究生、博士。可以说高考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它,反而愈演愈烈! 《大学有问题》的作者熊丙奇毫不留情地指出:连幼儿园都已经为了高考在准备了,数语外三门,变着法子在考。现在要求入小学要认识2000个汉字,不但学英语还要学双语,完全针对高考科目。许多小学生几十个证书都有了,为了考上好中学,疯狂上补习班,搞得比高考还累。 而到了大学,此种教育成了惯性,其实对大学生完全有资源可以做能力性培养,长期动向地考察,但很多老师还是在学期末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考试。而现在很多本科以考研作为导向,学生惟一的出路就是考研和专升本,而这种考试又恰恰是以知识型为主要特征,而且全国统考是大趋势,仍沿袭着高考早几年的情形。完全靠笔试录取,直到这几年个别高校才开始注重面试,但所占成绩比重依旧不高。 “这是我们教育的大问题,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发展,兴趣的激发,好奇心的保护。”谢小庆不无感慨。早在80年代他写的教科书的前言里就说,学校的第一功能是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其次是培养能力,再次是传授知识。而我们的教育是本末倒置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兴趣狭窄,缺乏审美能力。 而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熊丙奇看来,这样的人很难喜欢读书,这是常年被迫记忆无谓东西的后果,而且只强调知识记忆能力往往约束其他能力的发展,而其他能力到了大学就很难补上了,如团队合作能力、自信、耐挫折能力。到了社会上就反映为创新能力少,不够自信,总体为没有长远发展的后劲。 反对知识型考试并不是说知识的培养不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无法分开的,应从幼儿园就把两种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发展能力有多种方法,知识培养只是其中一种。 有一些考试可以作为能力型考试的范本,如美国的高考——学习评价测验(简称SAT),以及研究生水平考试(简称GRE)。两者结构相似,都分为考能力和考知识两部分。而美国的多数大学仅要求能力部分成绩,只有一些著名学校的某些系、科才会要求知识部分的成绩。可见其中对于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引导。 而在国内,教育领域以外也出现了一些能力型考试的典范,如公务员录用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AAT)”。AAT包括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5个部分,主要通过言语、数量、常识、图表等不同方式考查应考者的推理能力。 在这个考试上,很多人考完普遍感觉偏难,而在成绩的反映上男女表现基本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印证了知识型考试的不科学性。 在谢小庆看来,科举当年被废止并非因为不公正,而是因为无法为国家培养出有用人才,没有效率。而对比现在的高考,谢小庆认为说其是现行八股并不为过。老师的责任不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拿着鞭子。 高考试题改革:在难易之间蹉跎 很多人问林茜——你是如何备战高考的。林茜的答案总让那些颇具个性的孩子失望,她说:我是挺听话的孩子,我会把老师给我的东西牢牢记住,同时立足基础,认真看书。 而如今,高考中恰恰正是像林茜这样的“好孩子”才最能脱颖而出。 高考试题研究专家相阳分析,以知识立意为主的高考注重基础和教材,同时近年参考人数逐年上升,使得高考难度下降,学生想要拿高分不是靠攻难题,而是对基础题不疏忽。所以这几年细致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听话的、看教材的学生分数上得快,思维灵活的反而不行。目前的高考试题通过死记硬背、不灵活思考就能答对的题目,主要集中在历史、哲学和地理、化学部分,而语文数学物理则非常灵活。基础记忆题仍占60%以上,对女生有利。而女生文科好,理科不如男生的规律依然成立。只是这种情况在2004年之后,理科的难度下降,男生强势发挥不出来,女生才开始大范围地显山露水。 1985年,国家教委曾把在教育考试、尤其是高考中加强能力考察作为重要研究课题,那时受到美国几种能力考试的启发,提出一种比较大胆激进的思路,即大幅增加能力考试。而相对较保守、比较稳健的思路,是在现有考试中加强能力考察,如正在推行的“3+X”。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3+X”模式中并不包括能力考试,都是学科知识的摸底。 能力化高考的转变在2003年的高考中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而那年的考生却普遍反映题目太难。以数学为例,满分150,当年平均分只有40分,而在往年平均分都能达到80分左右。 2003年高考数学题目后来被人评价,每一道题都很有味道,所谓处处都渗透着能力立意。这一年数学最难的一道大题,相阳曾经之后做了个实验,他把这道题拿到幼儿园里去和小朋友讨论。题目是电影院排座位看顺序,这个题表面上看需要指数函数来解决,其实一点都不难,小朋友用常识都能推算出来。可这个题当年得分率只有2%,可见高考学生思维之死板。而这种情况现在比比皆是,有时相阳在讲解一些这样的题时,现场家长比学生的反应还要快。相阳说,趋向能力化考察后,此类试题将会越来越多,它是未来高考的基本走向:把各种知识综合在一起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即便语文政治这样强调记忆的科目,也开始加重一些逻辑思维能力题目的考察,上下文进行推理,逻辑稍有混乱也会不行。这对男生将会有利,所以在未来几年,女生占优的趋势会有所改变。 但是,由于2003年高考题能力立意过多,导致了老师学生的不适应(尤其是教育落后地区),之后,高考出题再度出现反复,向知识立意回归,能力化改革骤然放慢。因此出现如今,女生压倒男生的趋势。按照相阳的看法,能力型试题不是出不了,而是没有条件出。 由于之前全国采用统一高考试卷,城市和农村学生的能力差别显得更大。一些农村基层的学校,由于师资水平不高,只能照本宣科,在英语这样的科目尤其明显,就听力来说城市学生要明显强于农村学生。 而分省化出题比较好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上海90年代初就开始自主命题,有完整的出题资源班子,他们的高考题非常灵活,有人评价,比全国卷领先3~5年。今年分省命题达到了18个地区,但完全由本省自己命题的还是经济发达地区,落后地区仍是全国卷。然而分省化出题又带来更多复杂的情况,由于全国各地对北京学生分数低也能上好学校质疑颇多,所以从去年开始北京高考的难度就明显降了下来。林茜的班主任汤步斌感叹,现在北京高考的分数水分多了,外地的题都比北京难得多。 虽然能力型考试的转变还在进行之中,但这种考试的异化作用已经活跃起来。相阳说他曾去过邯郸的一个省级高中考察,那里对学生全部采取封闭化管理,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相阳问校长,你不怕把学生的心思都弄散了吗?校长答,我们的兴趣小组已经全部与高考开放题挂钩。都有针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而就教育部的表态来看,取消高考是不可能的,如今的问题是如何改,目前稳健的改革成为主流,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云“改革要平稳发展”。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孙冉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