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保险公司老总年薪700万元,我过去也能干。”一位政府机关中层干部抱怨说。其实,政府公务员的薪水也够让人羡慕的了,他还不满足。人就是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
国企高管的薪俸之山不可仰止,用“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来形容,可使人们形象地了解这些高管薪饷对一般人群的压势。根据上市银行2006年年报披露,某行长以446.18万元年薪居各行长之首,某银行董事会秘书以561万元年薪,成为超过本行董事长年薪的董秘。我就想,给我500万,我干得比他好,我的“馊”主意是花300万雇5个博士,每人年薪60万,够了,5个博士生,顶一个“董事秘”,我还赚200万,一乐。
其实,早于2005年3月,就有消息透露,国资委着手制定一些规定,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年薪最高额进行限制,初步定为不超过员工平均工资的14倍。但人们也认为,规定还必须对“员工”进行界定,如果经理也算员工,那样势必会抬高员工的平均工资,也就会抬高国企中董事长、总经理这些人的最高年薪。那位年薪561万的秘书,他若是算做员工,就一定在为董事局大大小小的主席们做一个大大的分母。
换句话说,如果一位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年薪酬4万,他的老板可以拿到四五十万元,而人们常常看到,国有垄断企业的普通员工一年点个十万八万的,稀松平常。董事长拿百八十万的都不好意思往外说。国有企业真好,国有垄断企业更好;做国有企业员工好,做国有垄断企业老板好上加好,他好我也好。
一般而言,国有垄断性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资源垄断型企业,譬如石油、电力;一种是垄断特许经营型企业,像银行、保险业。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闭着一只眼都挣钱的活儿,资源攥入谁的手掌,就意味着直到市场流通的价格都出自谁的嘴巴,还不好经营吗?如果用绩效来考核薪饷,恐怕难以服众。就像那位年薪700万的保险公司老总被一名处级干部叫板,或者那名身价561万的秘书,其实是他的位置令人垂涎三尺。
两年前就酝酿的限薪到现在还实行不顺畅,说明撼山易,撼国企高薪难,特别是垄断企业,事实证明,限制老板薪水的这个主意一打出来就注定了是失败的:限薪只触动皮毛,触动不着企业的垄断核心架构。
现在,有人提出成立中立的国有企业工资评估委员会,拿民营同类竞争企业进行比较;也有建议制定国企的惩罚机制,对国企的一些失措进行限制;还有提出对特许经营权的许可定期进行更新,完善重组洗牌制等等要求,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症结的认识。
其实,所有的问题归其一点,要想解决得比较彻底一点,是要打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