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有垄断行业已饱受舆论诟病,然而我行我素。在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待健全的环境下,这种垄断行为具有某种传染性,某些原本非垄断性的行业,也纷纷向“老大哥”学习,起而效尤,以看似市场性的行为行其垄断之实。这是目前最值得警惕的一种反市场经济倾向。
引起笔者这番感受的,前有兰州拉面企业串通,促动该市拉面价格以火箭速度飙升;最近更有方便面企业群起涨价的表演。仅以常识而论,目前虽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国民收入差距拉大趋势明显,基尼系数频频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民生不易可见一斑,故而各地均将“改善民生”作为施政主题。在如此情形下,各种正常通胀范畴以外的涨价行为,无论借口如何,都摆脱不了“趁火打劫”的嫌疑。
常识之后,是一些令人关注的经济事实:早在年初,已有消费者发现“康师傅”等袋装面每袋不声不响缩水10克左右(3月7日《安徽经济报》)。本次方便面集体“不约而同”涨价后,相关行业通过媒体曝料,速食业原料棕榈油、面粉、辣椒等价格平均涨幅10%,而几大方便面企业对外口径异口同声是19.5%(7月27日《北京青年报》);这就为其最高涨幅40%,平均涨20%埋下了伏笔。再加上春节前后各家方便面企业暗中“瘦身”变相涨价,涨幅更高。这岂能用“原材料涨价”所能解释?
各大方便面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企业几乎是亏本经营。事实是否如此?河南加入涨价队伍的几家方便面企业,近年对外屡屡宣传,打下中低价市场半壁江山,每年几乎以亿元为单位扩张。著名调查公司AC尼尔森调查显示:康师傅方便面,今年一季度利润上升30.83%,为2460.5万美元。这就是说,在宣传业绩时,喜气洋洋,在策动涨价时,愁眉苦脸;在股市上,业绩优良,在策动涨价时,又成了“亏本经营”。方便面企业的这两副面孔,让人相信哪一个呢?
资本有着追逐超额垄断利润的原始冲动,在目前市场经济不完备情形下,行业策划垄断的条件是“宽松”的。国有垄断企业的“巍然屹立”就是一项显著标志。行业垄断的温床,一是信息的不对称;二是监控的不到位,例如此次方便面行业是否涉嫌《价格法》所禁止的串通勾结操纵价格?这两项原因都涉及司法。简而言之,垄断的温床乃法制的不健全,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健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