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分数线“爆热”“爆冷”第一志愿不当“一落千丈”
上海市高考录取已近尾声,今年录取中,高校录取分数线“爆热”、“爆冷”现象比较明显,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昨天(7日)透露:本市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正酝酿改革。
上海本科院校录取,采用在高考前填志愿的方式。今年录取中,无论是重点本科院校,还是一般本科院校,都出现反常的“冷热”现象。如复旦文科最低录取线,跌至第一批本科录取线;而去年,该校文科录取线要高出当年一本线54分。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也出现相同“症状”:往年热门的上海外贸学院,今年分数线下滑,甚至低于部分刚刚专升本的院校。往年受到追捧、第一志愿“爆满”的上海电力学院,今年要通过征求考生补填志愿才完成招生计划。
本市专科录取,采用知道高考成绩后,再填报志愿的方式。但是,“冷热异常”现象仍显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专科,是沪上一块“金字招牌”,去年理科录取线高于本市高职高专最低线60多分,今年却降至最低线。往年受冷落的一些民办专科院校,今年分数线竟提升了许多。
“今年高校录取,分数线‘大小年’现象比较极端。这不是偶然,其实历年有‘苗头’出现,需要从现象中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二工大招生领导小组成员宋江东老师说。无论是考前填志愿,还是考后填志愿,考生和家长都如同“瞎子摸象”,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会报考某个高校、这些报考者的竞争力如何,只能参考往年的数据。在现行的“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录取模式下,各批次院校中,考生虽然可填几个学校志愿,但往往只有第一志愿是有效的,差一点点未被录取,就会“一落千丈”。所以,往年的高分学校,大家都不敢填,怕录取分数线太高,结果实际分数线下跌;许多考生为了求稳,填了“普通”的学校,结果“撞车”,使得这些学校分数线飙升。
有关教育界专家指出,在高招这一全社会关注的领域中,任何一种录取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不能因为今年出现的情况,就说现行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方式“一无是处”。为了让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更有利于考生、有利于学校、有利于社会公平,取得多方平衡,本市多年来不断对此进行了完善。
一些教育界人士建议,高考志愿填报、录取方式酝酿改革,需要调查研究本市多年来高招录取中的实际情况,同时不妨比较和借鉴其他省市的录取方式,找到更为适合上海的录取方式。例如,浙江、江苏等地推行以“分数优先”为原则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即考生可在提前批、本科、专科各批次院校中,分别填报三到四所高校平行志愿,也就是说这三个高校都相当于“第一志愿”,其特点是突出分数优先,保护了高分考生的利益,能较好解决考生因第一志愿没填好而“一落千丈”的问题。有关人士指出,任何一种高考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应该保证绝大多数考生的利益,建议在制定政策前广泛听取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