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绿色牛皮癣"凸显人祸蔓延 拿什么给蓝藻埋单?
2007年08月07日 16:23:2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7月16日,长春新立城水库蓝藻暴发。至此,蓝藻又向中国北方迈进了一大步。 回头看去,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全面暴发;6月11日,安徽巢湖蓝藻暴发;6月24日,云南滇池蓝藻暴发;7月11日,20年未曾出现大规模蓝藻污染的武汉东湖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局;随后,苏州、长春、南京等地相继传出蓝藻暴发或者可能暴发的消息。 “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有关蓝藻的争执愈演愈烈。争论中,至少有一点得到专家的一致同意:既然水体富营养化这个内因已经存在,那么有相应的气候条件时蓝藻迟早会大面积暴发,不管是在哪一年。 蓝藻暴发追问污染源 “上世纪90年代起,很多湖泊开始呈现严峻的局面。”在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看来,趋势不容乐观。今年暴发蓝藻的各地都有天气诱因,如高温来得较早、降水偏少等,但根本原因还是湖泊的富营养化达到了一定程度。数据显示,太湖7.4%的水域为轻度富营养水平,其余92.6%的水域为中度富营养水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昌杰进一步指出:“蓝藻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较多。一般水里的氮都比较多,其他营养也都够用,就是磷比较缺。一旦水体中出现大量的磷,蓝藻就自然暴发了。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在太湖湖心5月至10月的总磷含量统计图上,自1998至2006年,一条红色的直线持续向上延伸。 “工业污染品和农业施肥导致的水源污染及生活垃圾排放是起因。”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姜文来研究员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无锡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城市生活污染。 太湖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农业生产所使用的肥料和农药,要么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水,再进入太湖,要么被直接排入河道流进太湖。肥料和农药富含氮磷,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的毒素生长。当地居民排出的有机废物如粪便等,随着卫生设备冲进下水道再经过一定处理之后被排进河流湖泊,也含有大量的氮磷成分。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仁辉认为,这几年蓝藻在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的暴发,与近年环湖地区人口增长的情况有密切联系。 尽管污染源头众多,但环保人士指出,解决的难度和紧迫性是有区别的。马军解释说,污染通常分成点源和面源两种。点源就是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面源指的是农业用水和城市下水道排水。 面源污染控制起来难度大,见效缓慢。目前国内是各户农民自己经营生产,要控制污染就相当于面对几亿农民开展工作。“点源的污染首先应加以控制,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必须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马军指出,现在各个国家都致力于对排放标准的控制,这是当前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 在马军看来,如果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都不能得到制止,那道德层面上的说教就更虚弱了。 生物污染链随之而来 即使控制了暴发的局面,蓝藻还会产生一系列天然毒素,释放到水里。水体污染在此进入恶性循环:首先水体被污染,然后蓝藻大量生长,它释放出的毒素和散发出的气味再产生污染。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副研究员赵飞虹指出,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在蓝藻暴发过后稍晚释放。“在氮、磷浓度达到的条件下,蓝藻体内合成并释放毒素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并非与藻密度同步增长。”蓝藻暴发性生长的后期,细胞外藻毒素占到毒素浓度的65.6%以上。 这样就给治理蓝藻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一旦大规模暴发,目前的“机械捞藻”或“物理吸纳法”都没法“治标”,因为蓝藻还在水底生存,会继续暴发;即使像国外那样,用电磁波、超声波的方式把蓝藻打沉杀死,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死亡的蓝藻会让毒素释放出来。 无锡太湖两个水厂在2001年7月至11月进行过测量,MC总阳性率为29.35%,太湖水阳性率为100%。 MC的毒性最主要体现在各项肝指标异常上。1996年2月,131名患者在巴西Caruaru透析中心接受了常规透析治疗。8个月后,在出现急性肝衰竭的100名患者中,76人死亡,其中52人被归因于透析水中的MC。国内一些地区肝癌发病率偏高就与饮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有关,受水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癌症病人总数占全国的12%。 此外,这种毒素还具有遗传毒性、胚胎毒性,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作为促癌剂,它的潜伏期长,从婴儿期开始,有的可达20年。 令人防不胜防的是,MC在各种动物体内可以蓄积,鲫鱼等水产品极易遭污染。蚌的肝胰腺中的毒素含量最高,60公斤的人如果每天食用6两被污染的蚌肉,“吃一顿就够一辈子受的了!”赵飞虹说。 微囊藻毒素中MC-LR最为常见。这种毒素在水中很稳定,可对抗极端的pH值和高达300℃的高温。这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里将其归为一项新增的毒理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标准是7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的,是21年来首次对1985年发布的标准进行修订的结果,规定指标由旧国标的35项大幅度增至106项。 但建设部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表示,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台并不能完全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即使按照1985年的旧标准,我国还有1/3的饮用水不达标。 “绿色牛皮癣”凸显人祸蔓延 有人说蓝藻是“生态癌症”,也有人说它是“绿色牛皮癣”,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首先要切掉污染源,其次对湖泊进行水源修复,包括生态的和物理的修复。”刘文君表示,“最彻底的办法还是控制污染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业结构方式。”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两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由水污染引发的第四次环保风暴已经刮起。 在去年对太湖上游28个污染源排污口的调查监测中发现,废污水超标次数达到或超过50%的有16家公司,包括两家污水处理厂。 太湖水文水资源监测支队副队长王正明说:“其中一家的日处理能力只有2万吨,但一天接纳的污水量却是4万吨,显然,大量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太湖了。” 更“大”的原因是,作为省界湖泊,周边各省有170多条河流流向太湖。“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主要是由江、浙、沪三省(市)按块负责,但缺乏一个流域的日常监督机构。” 另一方面,太湖流域涉及两省一市35个城市,城市间也存在利益协调问题。比如上游排污,下游受难,但国内尚不存在污染权转移的解决办法,缺少利益协调部门。 1991年,我国122个湖泊中,还只有51%呈富营养化状态;到了2005年,我国133个湖泊中,有88.6%富营养化,其中61%国控重点湖(库)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 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2006年中国环境公报》,其中指出,去年27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有18个湖(库)的水质是等级最低的五类或劣五类;在13个劣五类水质的湖(库)中,暴发蓝藻的太湖、巢湖、滇池名列其中。 7月12日,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今后将在重点湖泊区域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有机绿色农业。 据了解,国外通常通过税收来控制化肥的过量使用。在马军看来,在国内可行的、控制面源污染的另一种办法是加强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建设。 “如果农民不使用化肥能有更多收益,城市人也愿意花钱买放心健康的有机食品,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从消费端控制对化肥的过度使用。”马军说,致力于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第三方利益无涉的认证体系,能够在体制层面发挥积极作用。(白雪) 长春蓝藻疯长导致多城区停水 蓝藻治理要避免陷入误区 “蓝藻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蓝藻暴发敲响湖泊生态危机警钟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