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遽至,基层每每首当其冲。基层拥有强大的预防和应对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就可最大限度地化解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初始阶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从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应急队伍、应急保障和法规政策等方面入手,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全面提升绘制了线路图。
基层往往是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现场、第一环节和第一防线,把基层作为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抓手,切中了要害,抓住了根本。以《意见》的发布为契机,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全面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正当其时。
思想上高度重视,是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起步时间不长,社会各方的深度协调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事业的前景。各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把基层应急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卫生防疫、医疗求援、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工作中,使其成为政府工作的经常性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探索基层应急管理中的新路子、新途径。
科学的预案体系和预案演练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制胜的前提和根本。有备方能无患,平时功夫下足了,实际运用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能真正做到有序和高效。需要指出的是,在强调预案要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更要坚决反对预案制定之后即“束之高阁”的做法。预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切实可行,要通过一系列演练来检验、完善。只有平时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预案演练活动,才能在公共事件发生时收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效。
高效联动是应急工作的生命线。危急时刻,每一分钟的耽搁,其代价都可能是群众的生命安全或财产损失。要充分整合本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建立健全本级和上下级单位、机构、组织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同时,动员、整合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在内的一切有效力量,力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一旦出险,就能迅速联动,把握先机。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要以强有力的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为后盾,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事。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则予以奖励。在基层组织和单位,则要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并将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体现到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中。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刻不容缓。对不少人来说,应急工作还是个新事物,让更多的群众具备相关知识,对在第一时间挽救生命、减少损失具有重大作用。资料表明,一些重大灾难发生时,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的高低往往是影响伤亡和损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在社区和乡村,可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各级政府要把应急知识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以《意见》的下发为契机,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努力锻造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覆盖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全、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