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宁旱灾已持续2个多月,当地粮食作物严重减产。图为8月11日,该县白沙镇新民村村民在严重龟裂的稻田里劳作。中新社发杨岸晖摄
中新社长沙八月十一日电题:“上天入地”觅水源改种抗旱保丰收
——湖南旱情重灾区见闻
烈日当头,农田开裂,水稻绝收,山塘干涸……农业大省湖南正遭遇严峻旱情,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已经造成一百四十余万人、近七十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超过一千六百万亩农作物受旱。面对天灾,三湘人民与旱魔展开了一场智慧与毅力的较量。
“天不下雨,我们就‘上天入地’开辟水源。”八月上旬,当记者来到湖南旱情重灾区之一衡阳采访时,水利部门的负责人如是说。除了适时利用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外,目前该市已派出一千一百六十五个机井队进驻灾区,打抗旱井一万八千多口,抢救中稻、晚稻三十七万余亩。
衡阳县长安乡长安村村民廖秀良没有想到,大旱之年家里的八亩水稻不仅没有受灾,过去靠摇井水过日子的她还喝上了自来水。“我们这里已经有近两个月没下雨了,眼看禾苗要蔫了,村里就派了打井队给我家打了口五十米深的新井,还新添了引水装置,喝水也不愁了。”打井和用水装置本来需要二千多元,当地政府补贴了一大部分,最终廖秀良只花了八百多元。
同样住在长安乡的五十三岁村民凌思元家则没有这么幸运。七月上旬时,凌思元眼看着稻田开坼有拇指宽,即使每天到周边水塘挑上百担水也无济于事,再到后来水塘里的水也干涸了。由于地势原因,稻田附近也没法找到水源打钻水井,八亩多的水稻就在无情烈日下“低了头”。水稻绝收了,收入没有了,凌思元心急如焚的时候,村干部送来了《水稻绝收户自愿改种申请合同书》。
在合同书上,凌思元自愿选择了改种经济作物大豆。第二天,政府就送来了免费的种子、肥料、技术和种植知识书籍,每亩田还领到了二百元的民政救助经费。凌思元说,现在赶紧播种,大概八十天后大豆就有收成了,估计每亩可以收到三四百斤,按每斤两元算,每亩也能有八百元左右的收入。
在衡阳,像凌家一样需要改种的稻田大概有六十万亩。为了抢抓改种的最后时机,当地农技部门已经组织调运旱粮、蔬菜种子近百吨,下派六十八个技术服务队深入灾区开展技术培训;农机部门组织一千六百多台翻耕机,帮助农民耕地改种。
这边的农民正在忙着引水改种,同在衡阳境内的耒阳地区农民却轻松很多。受益于湖南第二大水库欧阳海水库的科学调度和自七月二十一日起停节水保灌溉,附近耒阳、常宁、衡南、珠晖四县市(区)的六十余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和三十一点五万人、二十七点二万头牲畜的饮水得到了保障。也因为此,欧阳海水库每天的损失达到十四点五万元。
欧阳海灌区管理局局长范金星告诉记者,原本水库蓄水的汛限水位在一百二十八米,但六月十五日放闸时考虑今年可能迎来大旱,毅然决定提高一点一米,也就是这一点一米,使水库的抗旱能力增加了十五天。按照目前水库的形势,即使一直不下雨,水库抗旱能力至少还有三十天。“无论怎样,我们都会支持抗旱到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