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聚焦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考古队长揭秘南海一号发现始末:与海盗抢时间

  作为中国国家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张威也是“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的队长。从1987年以来,整整20年,张威所做的事几乎都与“南海一号”密切相关。因为这艘800多年前的南宋古沉船,张威成了中国版“寻宝故事”的权威叙述者——他足够坦率,专业背景扎实,亲历水下勘察过程。

  做水下考古是哈彻逼的

  到今年9月,中国国家水下考古中心就成立整20年了。“现在我们的水下考古队拉出去比任何一个国家的都不逊色,甚至超过韩国和日本。做到这个水平,我们只用了十几年,很不容易。”1987年,“水下考古”几乎是和“南海一号”一起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张威说,自己之所以能走上水下考古这条路,完全是被英国人迈克·哈彻“逼”出来的,正是这个英国职业盗宝人催化了中国国家水下考古中心的诞生。1985年,哈彻在南海盗捞出一艘清代商船。一年多后发现,他将沉船物品交由嘉士德拍卖行拍卖。但在这样一个国际竞拍会上,中国的文物专家竟然只能空手而回。此事震动中国政府,国家随即召集文物、司法及海事等各部门座谈,着手筹建中国水下考古队伍。

  此时,张威已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4年。他考古经验丰富、体格健壮、胆大沉稳、水性好,这些都是从事水下考古工作必备的素质。张威因此被时任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的俞越超看中了,很快被派往荷兰学习潜水技术。

  “那时候我们真叫一穷二白,没钱没技术没设备,甚至连潜水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在张威的印象中,欧洲人体力好,喜欢潜水,使这项运动成为普通民众参与的娱乐项目。张威只在游泳池里学了两周的基本技术,就直接跟欧洲队员下海训练。由于欧洲版潜水服型号太大,在水下经常摩擦皮肤,“那时候一天在水里待四五个小时,腿都快磨破了。现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我们的潜水服都是量身定做的。”

  1987年,国家水下考古中心成立时,张威被任命为中心主任。可他还来不及招兵买马,“南海一号”就突然现身了。

  第一次探摸“南海一号”

  1987年,张威接待了广东省救捞局的一位海上工作人员,他向张威讲述了“南海一号”现身的经过:

  “1987年8月,我们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一艘17世纪荷兰沉船时,意外发现了另一艘古沉船。当天,英方一只1吨多重的钢铁抓斗,在沉船上乱抓一把,然后举起。我们一看都惊呆了——里面竟有200多件中国瓷器和金属器具,可惜瓷器全被抓碎了。兴奋不已的英国人仍想继续放抓斗打捞。见状,中方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上报国家文物局,英国人的打捞行为才被制止。”

  当这名工作人员把从沉船上捞出的瓷器碎片拿给张威看时,张威立即意识到了这艘沉船的分量,他相信这艘沉船极有可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可当时,水下考古中心还没有能力进行水下考古作业。1988年,张威开办了第一期水下考古培训班,从省级文物部门中挑选人员,组建了国家水下考古队。第二年,他被派到美国,师从“水下考古之父”乔治·巴斯。

  1989年11月,“中日联合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队”对南海的这条沉船进行勘察,并将其命名为“南海一号”。这也是张威首次在水下触摸到“南海一号”。他们先用声呐仪器进行扫测,在可疑区域投下浮标。张威沿着水面浮标绳拖坠下来的定点标志,潜入海下。在黑暗的海水中,他只能依靠被海水放大的呼吸声和吐出的气泡位置,感知方向和同伴之间的距离……

  “突然,我感觉手碰到了一个凸起物,表面很粗糙,但不是礁石。我用自己的手臂量了量,大约高出海床30厘米。接着,我又摸到了一块硬物,感觉像是一片船板,这时我断定那块凸起的东西应该就是沉船的凝结物。”张威向记者描述道。

  事实上,张威摸到的就是“南海一号”的船板。那次调查中,一位日方队员以类似的方式,摸到了一小块刻花瓷片。或许是觉得打捞的希望渺茫,日方没有继续和中国合作,张威也缺乏相应的资金和人手,无法独立下水作业,因而他在《南海沉船的发现与预备调查》报告中写下:“一块瓷片,一片船板,面积约1平方米、高约30厘米的凝结物”。寥寥数语,便是此后10年间“南海一号”的仅有资料。

  用生命拯救水下文物

  在中国1.8万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历史上往来于沿海口岸的各国商船帆樯林立,有报道称仅在南海就有2000多艘古沉船。十几年过去了,张威的水下考古队员也增加到近40人。在这期间,他们对“碗礁一号”、“华光礁一号”等多艘古沉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但“南海一号”却成为他一桩沉甸甸的心事。

  2001年,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获得香港水下考古协会赞助的120万港元时,张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南海一号”。他的这一计划立即得到多方支持。香港赞助方找到了1987年发现“南海一号”的英国船员,从他手中买下当年的定位海图交给张威。

  茫茫的海面,没有任何参照物,即使有定位海图,张威和队员们在水下探查了一个月仍毫无发现。由于这片海域泥沙含量高,10年时间海底早已是另一番样貌。就在赞助费快用完时,水下考古队一位叫崔勇的队员在水下意外摸到了一块凝结物(只有沉船上有这种凝结物),又在凝结物上找到了一枚青白瓷片。这枚小小瓷片如同“南海一号”的DNA,靠着它,张威振奋地告诉大家:“找到了!”

  2002年,水下考古队得到了国家财政部4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张威终于能组织对“南海一号”的大规模考察和局部打捞。2002年3月,当张威和其他队员凿开一个窗口进入船内时,他们惊呆了:在一个面积仅几平方米的小舱内,就捞起了4000多件精美绝伦的文物,绝大多数瓷器完好无损、灿然如新!当他们将几千件宝贝小心翼翼地带到水面上时,“心里说不出什么是滋味,又想大笑,又想哭一场!”

  然而,对沉船船体的勘察难度却远远超出了张威的预期。在22.4米深的海底,能见度最好时,队员也只能看到眼前1米多的范围。他们只能凭触觉判断形状和方位,回到船上再凭记忆绘图。

  险情是工作常态。“当一个人潜到20米以下时,就会从气瓶的压缩空气中呼进越来越多的氮,引起氮麻醉。人舌头发麻、神志不清、判断力下降,就像喝醉酒一样。”张威向记者解释说,这种轻微的醉感在陆地上可能无足轻重,但在海底则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可以说,我们的考古队员是在“拿生命拯救文物”。

  与盗宝贼争夺时间

  “从打捞上来的物品看,‘南海一号’是外销的商船,装载的瓷器汇集了当时著名的四个窑系:景德镇的影青瓷、福建德化的印白瓷、福建的建窑黑釉及浙江龙泉的青瓷。”而在张威看来,比瓷器更重要的就是沉船本身。800年前的造船技术和史料不仅在中国几乎无留存,在世界上也属罕见。作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对“南海一号”的研究,很可能成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

  2007年上半年,媒体的镜头聚焦广东阳江海域,密集的新闻报道每天都在跟进,预计的出水时间一次又一次被更新。“正在进行的打捞由广州打捞局负责,我无法判断它的出水时间。”对张威而言,相较于打捞,他更关注的是今后该怎样保护“南海一号”。

  “保护文物是为了向公众展示一段历史,而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沉船在海里几百年,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估计。”张威向记者解释说。

  我国虽然早在1989年就已经对水下文物立法保护,但已发现的古沉船不仅引起渔民哄抢,还招来了海外商业打捞公司和海盗的觊觎。

  张威痛心地说,“几年前,我们在勘察‘碗礁一号’时,勘察船甚至无法开近沉船海面。那周围布满了20多艘哄抢文物的渔船,这些人为了捞到‘宝贝’,甚至用土制炸药炸开沉船,这简直是灭顶之灾。”去年大连附近海域发现元代古沉船后,福州水下考古队就立即派了一艘船在海面日夜守护,至今不敢撤离。“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工作,其实都是为了避免沉船被破坏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只能跟盗宝贼争夺时间,哪儿出现问题就上哪儿抢救文物去。”

  水下考古与海底捞宝

  水下考古与海底捞宝,两者本质完全不同。

  水下考古,是一种科学考察行为,所要获取的不仅是沉船中的文物,更重要还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探索,保护其文化价值。

  例如沉船考古,要勘察船体本身、搭载物、船上的生活用品等;而且勘察中的测量、记录、摄像等工作相当繁杂,尽可能还原水下文物的本来面貌。

  而海底捞宝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有一个目的:获取文物,出售获利。这与盗墓行为无异。因此,被盗捞过的水下遗址通常被严重破坏,这也是海底盗捞的效率远远高于水下考古的原因。
 [1] [2] [3] [4]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