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的刚察、共和及海晏三县交汇处。它形似鳊鱼,口向西北。东为日月山,北依大通山,南靠青海南山,西邻柴达木盆地。海拔3196 m,湖面东西最长106 km,南北最宽63 km,周长360 km。总面积约4 573 km2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
青海湖鸟岛,座落在青海湖西部湾,布哈河入湖三角洲的顶部,河口的北侧。它包括蛋岛和海西皮,二者曾以水下浅滩相连。表面由散落的石块及沙粒堆积而覆盖。原来鸟岛四周临水,后因湖水退缩及布哈河三角洲的不断扩展,自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向半岛过渡。而今所见鸟岛,已只是一面立于水中,另一面早已和湖滨陆地相连。岛上植被稀疏,仅有零星小花点缀其间。每年春夏季节,鸟类挤得满满的,使人毫无插足之地。
据西北高原生物所李来兴报道,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80多种。既有春来秋去的夏候鸟,也有长年栖居此地的留鸟。鸟岛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及鸬鹚。
斑头雁(Auser indicus)全身灰白或褐色,后颈部呈暗褐色,喉及颈侧为白色,嘴腿赤黄。主要食草。其羽毛和绒毛是高级防寒衣被及登山运动服的理想填充材料。
鱼鸥(Larus ichthyaetus)头黑褐色,上体灰白色,颈和腹为白色,翅羽端部黑色,羽毛素净,体形矫健。主要食鱼。
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因头呈棕褐色而得名。背羽灰色,行动敏捷,主要食鱼。
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全身黑色,常栖息在悬崖峭壁及岩缘上,居高临下,伺机喙鱼。
此外,岛上还有凤头潜鸭、云雀、红脚鹬、罗纹鸭、红嘴潜鸭、翘鼻麻鸭以及大天鹅、秋沙鸭、赤麻鸭等十几种珍贵鸟禽。
在鸟岛上,斑头雁数量最多,是岛上的主人,其巢布满全岛,但主要集中在鸟岛中部。棕头鸥主要集中在岛东北部。鱼鸥数量较少,零星镶嵌筑巢。斑头雁性情温顺,又主要食草,故与主要食鱼的鱼鸥、棕头鸥及鸬鹚都能和平共处。棕头鸥和鱼鸥都主要吃鱼。
这些水鸟每年春末夏初来鸟岛,用树枝、枯草,羽毛及砂石等原料修巢盖房。鸬鹚为了筑巢,常需飞出几十里才叼回一根草。
岛上水鸟一般互不侵犯巢区,然而,当有猛禽袭来,首先由孤雁鸣叫报警,随后大雁、鱼鸥、棕头鸥群起而飞,用身体挡住黑鹰俯冲的道路。
据有关专家分析,青海湖属于新构造断陷湖。在青海湖区的三次新构造上升运动中,鸟岛是在晚更世时期伴随第Ⅲ级夷平面的间歇上升而先后形成的。其基岩由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组成。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0.9 ℃至2.7 ℃。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为12.4 ℃,即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最高气温也只有28 ℃,日平均气温15 ℃。环境安静,天敌极少,是水鸟产蛋哺雏育子的理想场所。布哈河的淡水及其三角洲湿地上的泉水为水鸟提供了充足的饮水资源。布哈河三角洲及环湖一望无边际的沼泽草场为食草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其主要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的现存生物量高达30多万吨。最著名的鱼类要数裸鲤,俗称青海湟鱼。每年五六月间,是湟鱼产卵盛期,也正是各种水鸟集聚鸟岛之时,故有今日鸟岛奇观。
近年来,由于湖水下降,鸟岛连陆,人、天敌及机动车辆直达岛上,加之,人类对青海湖湟鱼的过度捕捞,对岛上水鸟的生息造成了严重威胁,不少水鸟迁居鸟岛附近的三块石,海心山等岛上筑巢。为了保护鸟岛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青海省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国家也将鸟岛列入全国八大重点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目前,青海湖鸟岛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研究基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游客前来考察与观光。1994年,青海湖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