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街道,一群贫困家庭孩子提起他们的“代理爸爸”总是泪流满面。10年来,在“爸爸”们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相继考上了高中、大学,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工人村街道田源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的“爸爸”袁黎明。“田源是我从前任曲书记手里接过来的。田源上小学时,他的‘爸爸’姓王,1999年换了曲书记,2004年上初中时,就由我资助了。”袁黎明说。
田源的父母都是残疾人,每月靠低保生活,供孩子读书一直是父母的一块心病。10年前,由工人村街道干部牵线搭桥,沈阳军区装备部沈阳汽车维修中心的官兵们成了像田源那样贫困家庭孩子的“代理爸爸”。
“‘爸爸’对我关怀备至,开学时给我送学费,平日里给我买书、买字典,节假日还带我出去玩。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有了复读机,我家里没钱买。‘爸爸’听说这件事,二话没说就给我买了一个,晚上我抱着复读机哭了大半宿。”小田源指着床头的复读机告诉记者。
如今,小田源已是辽宁省重点高中——31中高一的学生了,“没有‘爸爸’就没有我的今天。”小田源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想法,将来考入大学后,要好好学本领回报社会,孝顺“爸爸”。袁黎明表示,田源上大学还要继续资助。
“我们8个孩子都是小鱼,是无情的浪潮将我们吹卷到沙滩上,在干枯的沙滩上我们苦苦挣扎。一双双大而温暖的手将我们轻轻捧起……养育我们10年了,我们只知道他们的名字叫雷锋。”
这是8个孩子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共同写给“代理爸爸”的一封信。
此事还要追溯到1996年初,铁西区工人村街道有5名特困小学生,他们或失去双亲,或家境贫寒,或父母双方严重残疾。
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沈阳汽车维修中心的干部主动与街道办事处联系,做孩子们的“代理家长”,10年间始终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呵护他们的成长。2005年,又有3名特困生加入这个特殊的家庭。
10年来,8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直到有的大学毕业,“代理爸爸”始终如一地履行“代理家长”职责。每到新学期开学,“代理爸爸”们都要帮助孩子们交学费、买文具等学习用品;每逢“六一”“八一”和寒暑假,“代理爸爸”们要陪“儿女”们逛公园,参观军营,去抚顺雷锋纪念馆接受教育,鼓励他们从小走雷锋的道路。
今年15岁的王丹,讲起她的“爸爸”杨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05年8月,早年失去父亲的她,母亲患了肝癌。此时杨峰走进了王丹的家,做起了她的“代理爸爸”。
杨峰说,他和王丹见面时,她重病的母亲躺在床上,双手紧握自己的手说:“这回我可以放心地走了。”为了尽快让王丹从失去双亲的悲痛中走出来,杨峰多次带她到部队里体验生活,让她和战士们一块参加军训打靶。艰苦的生活和“爸爸”的关爱,使王丹坚定了学习信心,现就读于沈阳市外国语学校。她逢人便说:“‘爸爸’在哪,哪就是我的家。”
目前,8个孩子中有2个考入大学,2个就读于省重点高中,2个升入市重点高中,1个在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学习,1个大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