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洪战辉勉励崔明伟:生活的磨难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2007年08月15日 19:30:1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洪战辉又“捡”了个妹妹——她就是携母求学的14岁南阳女孩儿崔明伟。 近日,这两个曾因本报报道而感动全国的青少年自强不息典型在河南省南阳市握手认亲。“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第17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洪战辉,来到崔明伟的家,给“妹妹”带去了一些励志书籍,用自己的切身经历鼓励她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7月31日下午,烈日炎炎,暑气逼人。洪战辉走向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二中附近的一个院落,他还没到门口,崔明伟已迎了上来,满脸洋溢着激动和喜悦——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平时只能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洪战辉哥哥竟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两个有着相同苦难经历的孩子刚坐在一起便有说不完的话。 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两张木床、一张课桌,灶台是用几块砖头垒砌的,家里现在唯一的电器就是本报报道后团南阳市委送来的电扇,可由于没有插座,电扇成了摆设。 洪战辉仔细地看过崔家屋里的每一样家什,颇有感触地说:“咱俩的经历差不多,都是在困境中接受磨炼,在你的身上,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然后,他详细地询问崔明伟的近况:“你现在学习怎么样?”、“你平时看什么课外书?”、“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妈妈,压力大吗?”…… 他送给崔明伟一本他新近出版的《我眼中的幸福人生》,嘱咐崔明伟不管前面的路多么艰难坎坷,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一定要在困境中自强不息,把学习搞好,照顾好母亲。 他说:“今后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心里话可以写信给我,我们一起共同渡过难关。” 当听说崔家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每年400元的租地钱和每月58元的低保金,以及平时靠捡废品、打零工挣钱时,洪战辉便谈起自己带着妹妹挣钱上学的经历:“我上小学初中时沿街卖过冰棍,捡过易拉罐,高中时卖过菜,大学里卖过书和洗发水。小时候吃点儿苦不是坏事,我们不能为此自卑,应该形成正确的荣辱观。我们不能和富裕的孩子比条件、比吃穿,我们要和他们比学习,比做事,比做人,比成就。各种人生的困难都经历了,以后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怕。” 洪战辉表示,等崔明伟读高中时,他一定想办法资助她,帮她顺利完成学业。 洪战辉说,从报纸上看到了崔明伟的事迹,最让他感动的是崔明伟的孝心。现在好多学生平时一开口就向父母要钱,总是嫌父母对自己不好。可崔明伟对残疾的母亲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不离不弃地在身边悉心照料,这种精神值得同龄的孩子学习。 洪战辉对崔明伟说,你的大孝大志的事迹被各级媒体报道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从这一点来说,你是很幸运的。面对媒体的报道,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始终做到自信、自强、自尊,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梦想。好好学习,立志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整个下午,崔明伟都很激动。不善言谈的她一紧张连话都说不连贯。洪战辉对她说,平时要注意学习普通话,我高中时不会说,到大学时感到这是一个缺陷,就坚持听收音机跟着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便于和各种人群交流……你平常听收音机吗?”洪战辉见崔明伟摇头,他说,“我回去后给你买一部收音机寄过来。”兄妹般的浓浓情谊,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一向腼腆的崔明伟面对面地听着洪战辉说的心里话,备感振奋。她激动地对洪战辉说,“我眼前虽然生活很艰难,但你当年的情景比我还要苦。我要学习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品质,勇于面对困难,更加勤奋学习。无论以后生活怎样,我都会继续带着母亲求学。你今天的到来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我一定以你为榜样,力争考上大学,将来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你要选准自己的目标,希望你从我的身上看到你的未来!”洪战辉笑着对崔明伟说。他特地在笔记本的扉页上给崔明伟留下一句赠言:“自立自强,努力拼搏,改变命运,走向成功,与明伟妹妹共勉。” 在崔家狭窄闷热的屋子里,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洪战辉脸上的汗水擦了一遍又一遍。看到坐在院子里的崔妈妈,洪战辉起身来到院子里,和崔明伟一起搀扶着她一点一点地挪进了小屋。这时,崔妈妈咧着嘴笑,两只手不停地比划。看得出来,她是在表达一种幸福和感激。 临别时,崔明伟拉着洪战辉的手,有点儿恋恋不舍。在家门口的池塘边合影时,洪战辉在崔明伟面前伸出大拇指:“相信你是最棒的!” 离开崔家时,洪战辉又特别叮嘱“妹妹”:“无论啥时候都要照顾好咱妈。” 洪战辉目前在长沙中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就读。今年暑假期间,他在河南省大河网新闻部实习,并在团河南省委和河南省保护未成年人委员会办公室做辅导员工作。 洪战辉感慨地说,作为一个和崔明伟有着相似经历的青年人,非常感谢媒体能够关注弱者,把这样一个在苦难中自强不息的典型挖掘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篇报道改变了崔明伟的生活际遇和人生命运。“这是《中国青年报》做的非常大的一件好事!” 他希望媒体能够多多关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和爱护。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利。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熊运彬记者潘志贤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