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专题文章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十七大代表风采录]张清萍:永葆英雄旗帜不褪色

  张清萍,女,1958年6月生,199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润液一车间党支部书记、“刘胡兰小组”组长。在她的带领下,“刘胡兰小组”被评为全国十佳女子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巾帼奖”;她个人也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标兵”等众多荣誉称号。2007年5月,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作为劳模,她27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勇于创新,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仅最近5年就完成了22年的工作任务,实现技术革新62项。

  作为党员,她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时时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带领小组的姐妹们连续多次夺得集团公司劳动竞赛班组集体第一名。

  她,就是张清萍。27年,张清萍把一生最美好的岁月都献给了“刘胡兰小组”,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张清萍说:“虽然我们小组从事的是机械加工行业中最艰苦的车工工种,但老一辈的大姐们通过努力把它变成了一个英雄的小组,这面旗帜交到我的手中,我就不能让它倒下。”

  6月初,记者在太矿集团见到了张清萍,原以为这位“铁姑娘”该是个膀大腰圆的女人,没想到却是格外的清瘦。在她那瘦细的手臂上,记者清楚地看到,上面暴起的青筋根根分明。不用说一个女人,即使一个男人拥有一双那样的手臂,也能充分说明其日常工作的强度。张清萍就是用这样一双既瘦弱、又有力的臂膀,担起了“刘胡兰小组”的重任,成为历届组长中任职最长的一位。自1980年参加工作,进入“刘胡兰小组”至今,张清萍已经数不清身边有多少姐妹先后离开了这个任务重、强度大的工作小组,而她却常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下班。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小组中,49岁的张清萍的确有些“老”了。当记者问她有没有心思离开时,她轻轻地笑了笑说:“都干一辈子了,对这里的感情也深了,舍不得离开啦。”

  张清萍岂能轻谈离开?在很多组员心里,她早已成为整个小组的核心和精神支柱。1998年,在太矿集团陷入困境、生产任务骤减时,“刘胡兰小组”一度也陷入了最难的境地,全组15位姐妹只剩下3人,其余休假待岗。艰难时刻,张清萍一面四处奔波“找米下锅”,一面想方设法为待岗的姐妹寻找临时工作。那段时间,即使在小组上岗人员最少的情况下,也完成了全组人员的集体考核,为待岗姐妹争得了每月150元的生活补贴。

  老姐妹对张清萍有一分说不完的情意,新同志对她同样有着深厚感情。2005年,新入组的青年工人白宏丽因为对车床切削液过敏,双手红肿起泡脱皮,要求更换工作岗位。张清萍几次跑到单身宿舍,亲自为她热敷贴药,跟她谈心交流。当张清萍把小白一双渗着血水的手揣入自己怀中的时候,小白感动地扑倒在她的怀中。在张清萍的关爱和鼓励下,小白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当年还超额完成了考核任务。小白说:“张姐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管是工作上,还是人生方面,她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今年3月,张清萍又多了一个新的职务——第一车间的车间主任。按说当上车间主任是升职了,既没有个人的生产任务,还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可张清萍说起当这个主任来,却只有一个“累”字。张清萍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再加上上级对她的信任,她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兼起刘胡兰小组组长和第一车间主任的职务。多了一个职务,在别人可能是多了一分权力和荣誉,而对于张清萍来说却是多了一分任务和责任。原本既要完成个人生产任务,又要兼顾全组任务的她,现在肩上又多了整个车间的生产任务。

  当上车间主任的张清萍,在超额完成个人生产任务的同时,对所在车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和组合,将“刘胡兰小组”的精神扩展到了整个车间。在她的一番改革下,仅3个月,车间产品的月产值就从原来的30万元左右,上升到了50余万元。

  张清萍告诉记者,扩大产值并不是她的终极目标,她最终的目标是要让“刘胡兰小组”这个英雄小组从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资产。张清萍说:“我们一车间生产的产品是分配器,我就是想让所有用我们产品的客户都知道这是‘刘胡兰小组’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车间里,记者注意到张清萍已经将他们车间生产的分配器包装盒更换了,盒子上写着“用户的满意,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包装盒的背景就是挂有“刘胡兰小组”横幅的车间照片。张清萍说:“现在人们说起‘刘胡兰小组’多是想起它的政治、精神方面的影响,我就是想让这种影响转变为经济因素,将小组作为品牌打出去,让客户知道并且信任‘刘胡兰小组’生产的分配器,有了这个品牌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将英雄小组的精神发扬光大。” (记者杨 文)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