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雪辉
2007年,电视选秀节目依然占据着电视荧屏和娱乐版面,但已经呈现虚火和疲态。《国际先驱导报》290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8.53%的被调查者对选秀节目已经产生审美疲劳,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选秀节目影响力的减弱对社会是有利的。
而就调查结果公布的前一天,国家广电总局前所未有地对一档选秀节目下达封杀令。“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这份对于重庆电视台《第一次心动》的处分通报,措辞之严厉前所未见。
一时间,选秀节目似乎“众叛亲离”,走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此时,距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界的勃兴仅仅只有三年时间。选秀节目正在过大关。
领略过选秀节目巅峰状态的观众应该会认同这样的说法,选秀节目并不只是简单的电视节目,它创造的也不仅是选手的一夜成名和电视台的盆满钵满。对于它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多元意义,在2005年的超女“旋风”过后,专家学者们洋洋洒洒,早已写下万语千言。选秀节目如果秉持这一精神衣钵,剥离类似《第一次心动》的暧昧外衣,自然可以走得更远。
选秀节目发源于国外,如今遇上难关,按道理应该也是“通病”,自然要放眼国际,去取一取“真经”,寻一寻“鸡尾疗法”。290期《国际先驱导报》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提供了选秀“鼻祖”《美国偶像》和“新秀”《百万诗人》两面镜子。前者往高处提升,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立场,祛除哗众取宠、庸俗浅薄的病根,重新赢得了观众,而后者则是向广域拓展,丰富选秀空间,结果火爆中东地区。《百万诗人》节目编导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事实证明,选秀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娱乐节目,同样也可以做出艺术品位和人文深度”。这样两面“镜子”自然值得中国的选秀节目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