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基础性工作交由协管员来做,公务员们只需动嘴,而无须动手;他们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而无须下基层。给人的感觉,就像协管员给公务员打工,公务员自动“升级”为草拟文件、查办案件、开具罚单的“包工头”、“二掌柜”。
近两年来,协管员现象正在全国各地快速蔓延,队伍呈现爆发式增长,职能涉及治安、交通、税收、工商、劳动监察、城管等,有的机构协管员人数远远超过正式执法人员。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有了协管员这条“腿”,直接导致一些公务员“贵族化”。
协管员队伍的出现,从表面看就是相关职能部门为了面对复杂的工作形势,而在一定体制、编制下采取的变通方法。事实上,协管员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源于社会管理的“罚治”情结。这一情结下,社会管理总是寄情于罚,为了罚就要招协管员,罚来的钱又用来养协管员。结果导致协管员越来越多,管理成本越来越大,而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
很多人对协管员可能没有好感,以为他们只知道罚款。其实他们也是悲剧性人物,也是“罚治”的牺牲品。广东省编制办公室综合处负责人说,协管员不是政府正式工作人员,没有列入编制部门管理范畴,协管员雇用成本只有公务员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此低收入下,他们却“承担政府机关最苦最累的活,做公务员不肯做、做不到的事情”———可谓收入与付出并不成正比。
而从保障来讲,由于协管员大多属于外聘人员(即通俗意义上的临时工),或许甚至没有养老、医疗等未来保障。再加之自身不具备执法职能,导致个人权益极易受到伤害,且受到伤害时缺少合适补偿。
与协管员的“悲剧化”相比,公务员则出现“贵族化”倾向。由于大量基础性工作交由协管员来做,他们只需动嘴,而无须动手;他们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而无须下基层,给人的感觉,就像协管员给公务员打工,公务员自动“升级”为草拟文件、查办案件、开具罚单的“包工头”、“二掌柜”。这种身份的变化,既加重了行政成本,更给管理带来了混乱。
混乱表现在何处?由于大多数协管员的收入来自于罚款、收费,甚至很多协管员有罚款、收费指标,于是他们为了钱而常常忽视自身的职责。这很好理解,以交通协管员而例,他们的存在是因为交通无序,如果交通有序,他们就失去存在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交通协管员“只站马路不问秩序,只帮警察收费而不维护交通”等诸多乱象的原因所在。
让人郁闷的是,明明知道协管员的出现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然而在现实下,很多工作似乎还只能依赖协管员———毕竟,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管理事务增多。但不管怎么说,因为协管员的出现而让公务员“贵族化”,这不应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公务员的贵族化,直接加剧了“官本位”,导致了“不作为”。这与建设法治型、服务型、高效性政府理念,无疑背道而驰。而协管员的匆匆过客“悲剧”身份,与和谐社会的理念又不相符。更痛苦的是,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政府要么违法———继续把协管员视作临时工,要么加重负担———与协管员签订长期合同令其成为政府雇员,如此,政府无疑将陷入两难中。(毛建国)
>>>>更多内容请关注时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