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统计局公布平均工资受质疑 民众感觉有所差异
2007年08月24日 07:18:3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我们单位要副主任医师才有可能达到。医生在这里属于收入中等偏上的职业,我们都达不到,低收入家庭就更别提了。”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数据,云南一所医院的陈大夫觉得有些疑惑。 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组数据信息: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9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据全国5.9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 “数据让人看了觉得不够真实,有些不舒服。”陈大夫向记者透露,她每月从单位获得的收入不到1500元。如果仅算基本工资的话,更是不到1000元。刚进单位的大学本科生,每月工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而她自己已经有了29年工龄,并且有医师职称。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王同样感到不解。单位人事部门通知今年加薪,可是小王拿着7月份的工资条,怎么算,增加的那部分也不到10%。“看来我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增幅水平。”他自嘲说。 跟陈大夫和小王一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刚刚发布,就引发了很多普通市民的疑惑。很多网友留言认为,采用平均数进行统计,不能代表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工资水平。在质疑的同时,一些网友也理性地提出,希望了解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可支配收入到底包括多大范围,这个统计结果是通过什么途径、怎样的方法算出来的。 平均工资是不是基本工资 “全国城镇在岗职工?那么大量不在岗的工人是多少工资呢,统计过吗?”这是一位网友看了统计结果后的评论。什么是平均工资,什么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岗职工的范围是什么?基本概念不清楚,代表了一部分民众的感觉。 职工平均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这是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关于职工平均工资这一指标的解释。 记者拨打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资料馆统计信息咨询电话,得到的解释是:这个货币工资所指的范围,不仅包括职工的基本工资,还包括在单位获得的各种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他收入。 曾经有一位北京的工人将电话打到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工资社会保障处,反映自己的工资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差距太大。工资社会保障处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问他,你一个月工资还不到2000元吗?“这个打进电话的人马上不说话了。很多质疑平均工资统计数据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只看基本工资,不计算各种津贴和奖金。”这位工作人员说。 国家统计局咨询人员告诉记者,所谓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了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它不单指职工个人的实际收入,而是包括每个家庭成员,是有工作的和没工作的家庭成员平均摊下来的数字。家里已经退休的老人或者没有收入的小孩,都要作为分母加在一起,最后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字。一般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平均工资。 在统计城镇居民平均工资的时候,外来从业者、签约制的员工也属于在岗职工这个体系吗?国家统计局咨询人员的解释是,这些人都包括在内,比如企业雇用的临时工。 统计结果如何得出 “我和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这个平均数,不知统计局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一些网民质疑统计部门收集数据的合理性。这些网民无法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中,获知统计部门的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除了最后的统计结果外,对其他的信息,包括调查过程、样本分布、计算方法等都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对于这一点,不仅是像陈大夫这样的普通市民,很多经济学家也不甚明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这组数据,没多少实际意义,有粉饰太平的嫌疑。“北京一重点高中的高级教师林女士甚至担心,统计部门公布这样的数据会影响国家决策部门的政策制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表示,与过去的GDP统计不同,在平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方面,地方政府和统计部门应该不存在造假的利益驱动。另外,由于样本数达5万多份,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样本数量很大,存在偏差的可能性也不大。 “是不是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水平高,尤其是东部三大直辖市的高工资水平拉高了全国的平均数?”这位经济学家揣测。 “垄断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是一般人工资收入的好几倍,是不是这些人的工资收入拉高了平均数?”有舆论认为,垄断行业是工资增长的“蓄水池”,吸收了大部分“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咨询人员的解释,平均工资这个调查项目是经过各抽样单位的报表报上去,由城调队通过调查获得的,而不是如同各方猜测的那样。 而可支配收入调查的样本确定,采用的是等距离均匀分布的方法。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根据人口来做一个“等距”。比如四川省人口多,采样就多一些。而具体结果的计算,是先根据职工人数的相对比例加权,再除以总的调查样本数。 上述经济学家的猜测,在国家统计局电话咨询获得的数据中得到了证实。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市职工部分行业年度平均工资是34191元,而云南省的统计数据仅为16140元,不及北京市的二分之一。全国2005年的平均工资是18364元,云南省的平均工资要比全国的平均工资低。 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在电话咨询中表示,除了地区的因素之外,各行业之间,各种不同的阶层之间,员工和管理层之间,工资水平都有差异。比如,外资和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而私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相对较低。 “平均工资掩盖了这种差异,公众不能只从平均工资来看自己的收入水平。”国家统计局咨询人员说。 如何看待平均数 不仅仅是平均工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近年来,对统计部门公布的城市平均房价等一系列和民生相关的平均数,都有公众提出了质疑。统计数据和民众的感受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 “如果只能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工资水平,无疑只能用平均数。”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高敏雪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但她同时指出,平均数的确也会掩盖一些差异,从统计学角度讲,这是任何平均数统计都会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之所以统计数据和民众感觉“不搭调”,根本原因还在于目前统计的职能,尚未从仅仅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转向同时为市场主体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承担着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的任务,数据往往离民生较远,而且显得粗放。 包括胡祖六等人在内的很多知名经济学家,经常在公开场合抱怨一些统计数据不够精细和全面。一些外资企业高管则抱怨,缺乏统计数据导致他们难以作出准确投资决策。 “统计部门有义务让老百姓了解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具体情况。统计部门应该相应作出调整,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更贴近公众的需求。”高敏雪教授说。 她表示,人们从单位以外获得的收入,比如财产收入、银行利息等,都未计入平均工资内。尽管对60%至70%的人来说,目前工薪收入仍然是其收入的主要部分,但仅用工薪指标已经很难反映人们的收入情况了。 高敏雪教授认为,在如今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面对公众,统计部门要描述清楚收入情况,还应该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把各地区、各行业的数据分别统计出来。 这位统计学专家建议,统计部门不能只简单公布一个平均数,应在此基础上多公布一些能表现出差异的概念,比如低收入段平均数、高收入段平均数。“或者把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这样的极值公布出来,让公众知道这种差异。”她说。 高敏雪教授认为,今后在统计时,应该逐渐将指标从原来的在岗职工工资,扩展到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这样一个更为宽泛的指标和概念,将不属于正式职工的那部分人包括进来。另外,还应将劳动报酬根据不同行业的报酬性质进行分类公布,比如区别出工资和薪金,工资针对蓝领,薪金针对白领,以区别反映不同收入层的情况。 “统计部门只要将指标制定得更贴近现实,数据统计得更准确,这项职能是可以发挥好的。”不过,高敏雪教授也指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太快,统计部门也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新形势。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工资社会保障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统计局正着手改变固有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我们计划把私营个体企业和城镇单位分开。”她告诉记者,今后有望公布两个有关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数据,一个是以国有为主的城镇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一个是私营个体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 >>>>更多内容请关注时政频道<<<<
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99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平均工资11790元,增长20.4%;城镇集体经济单位6552元,增长17.7%;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10581元,增长15.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