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西气东输后川气东送 再构绿色能源大动脉
2007年09月05日 07:27:2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记者:川气东送工程最近正式开工,这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件大事。作为中石化副总经理、工程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您认为在西气东输工程之后,为什么要兴建川气东送工程? 曹耀峰:川气东送工程是“十一五”国家重大工程之一,它的重要意义我认为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施川气东送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天然气资源赋存与消费市场逆向分布的特点十分明显,西部地区资源比较丰富,消费重心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客观上必须建设大型跨区域输气工程。川气东送工程作为连接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能源桥梁和纽带,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同时,气田产地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天然气利用发展延伸产业,改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另外,中东部地区依托西部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和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在中部崛起以及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 第二,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有利于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和LNG(液化天然气)需求迅速扩大,国际天然气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管道天然气和LNG价格不断走高,明显超出国内市场的价格承受能力,致使我国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只有自身掌握资源,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有效缓解国际高价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骨干网络,加强与东部地区管网连接,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按照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将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天然气基干管网。川气东送管道作为继西气东输之后的又一条输往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长输管道,为中东部地区管线联网创造了条件,有望实现多气源联网供气的格局。 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达3561亿立方米。川气东送工程干线管道长1700公里,途中要五次穿越长江 记者:川气东送工程总投资达627亿元,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内容。 曹耀峰:这个项目由普光气田开发、天然气净化厂、川气东送管道三大部分组成。 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近几年来,我们在老一辈石油人几十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海相勘探理论、勘探思路、勘探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川东北地区发现和探明了目前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量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气田——普光气田。经国家储委审核,截至2006年底,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达到3561亿立方米,具备了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基础,它是川气东送工程的源头,到2010年底将建成年产天然气120亿方(净化气产量)的生产能力。 天然气净化厂位于普光气田西面,它将天然气脱硫净化后外输。设计混合气处理能力150亿立方米/年,年产净化气120亿立方米、副产品硫磺283万吨。 川气东送管道横跨东中西部八个省市,干线管道全长1700公里,设计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管道要穿越三峡库区的鄂西渝东崇山峻岭,地面及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且与沪蓉高速、达万铁路多次交叉、并行。此外,大型河流跨越工作量大,仅长江就要五次穿越。 工程除供应川渝用气外,主要供应苏浙沪,兼顾鄂、皖、赣民用。将使沿线地区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千万吨 记者:对于这样一个大工程,全国人民可能会非常关心它的环保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情况。 曹耀峰: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中,我们将始终把安全和环保放在首位,使它成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工程、效益工程、环保工程。在普光气田,投资1.8亿元建设了应急中心。对各集输管道两侧100米、集气站300米和净化厂主装置区800米范围内的居民,将进行搬迁。 记者:川气东送工程目前的进展如何?用户落实了吗? 曹耀峰:目前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完成,资源勘探进展好于预期,资金来源基本落实,项目设计有序展开,安全、环保、质量等监控保障措施全部到位,人员、装备调集完毕。 根据国家核准的方案,川气东送工程在合理供应川渝用气的前提下,主要供应江苏、浙江和上海,兼顾沿线的湖北、安徽及江西民用。我们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分析,掌握了目标市场的用气需求、用气结构和基础设施情况,目前已与各省市签订了供气意向。 我们相信,随着川气东送工程的投产,必将进一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有力促进沿线省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造福当地的人民群众。 通过这一工程,天然气在沿线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1—2个百分点,每年可替代燃煤约20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千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万吨,并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