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国内首家自杀预防机构负责人悬梁自尽

   今天是第五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这一天,我们在为老师们庆贺节日的同时,也把视角转移到那些令人悲伤的故事上。那些没能渡过难关放弃自己的人,他们用特殊的勇气选择了自己的回归方式,但也结束了未来丰富多彩的可能性,留给了身边人无尽的哀痛。

   职业关系,一年到头我们见过了太多生命非正常消失。报道他们,不在于报道死亡,而在于关注生命。同样,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制作这一专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坚强。苦难在所难免,但活着,才有希望。

   首家机构戛然而止广州负责人悬梁自尽,国内首家自杀预防机构随之结束生命

   1991年,媒体刊发对“广州培爱防治自杀中心”采访时,这家成立于1988年,当时国内唯一的自杀预防机构负责人陈云清表示,他决心把此项善事做到底。

   九年后,陈云清在家中悬梁自尽。

   现在,培爱防治自杀中心已经解散多年,当年的成员也不愿去回顾这项令人景仰的事业。此后至今,广州再也没有出现过专业的自杀预防机构。

   1988年1月3日,陈云清发起成立了民间性质的“培爱防治自杀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防治自杀的组织,直到1991年7月,我国才成立第一家专业性自杀预防机构―――“南京危机干预中心”。

   “培爱防治自杀中心”在广州银河公墓成立时只有12位成员,但他们在《成立启事》里确定了崇高的宗旨:发扬爱心,珍惜生命,造福他人。陈云清认为,自杀者在实行自杀行为前,有许多迹象可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有意无意流露出自杀之念,十分希望向别人倾诉等。熟人或亲友若能及时察觉自杀者的意图,向他们伸出援手,多数自杀行为都可以避免。

   当时的报道称,受条件限制,求助者多采用来信的方式,陈云清的办公室上曾放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多封求助信,写信者大都刚刚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重大挫折,其中更有已经实行过自杀行动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以上而未遂者。

   培爱中心总是及时地给写信者复信,以充满同情的语言,缓解他们的悲伤情绪,以一些较易接受的人生道理,去驱散他们的自杀念头。很多人并不是一封劝解信能解决问题的,他们多次写信来,希望得到反复的同情和劝说,最终才能打消自杀之念。

   被强暴的少女、遭遇歧视的聋哑人、生意失败欠债累累的年轻人、感情深笃却不被家长接受的有情人……陈云清和他们的同道们努力地劝解和帮助有轻生动机和精神受挫的人。

   对于当时的“培爱防治自杀中心”来说,工作人员全是兼职的,都是出于自愿在业余时间做此慈善工作,而且因为缺少经费,做救助工作时常感力不从心。但是他们所作的努力依然受到了各界赞扬。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九年后的1997年9月7日,陈云清在家中悬梁自尽。这个曾经帮助许多人走过脆弱的指路人,最终却没有走出自己的脆弱。

   有专家分析称,陈云清是死于忧郁症,因为他对生活的高要求和理想得不到满足;他的研究自杀问题的专著和小说都没能出版。

   专业资质门槛较低业界专家称,现在许多心理咨询师培训一两个月就上岗了

   我们无意去猜测陈云清的死因,但不可回避的是,这是一个为自杀预防做过非凡贡献的人,他当年的同事至今提起仍觉得遗憾和悲痛。在他之后,“培爱防治自杀中心”解散。

   而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工作人员称,他们目前登记在案的国内干预自杀机构有19个,其中广州还没有专业的干预机构。

   从事了14年心理专业研究的康宁心理咨询热线主任詹春云说,据该热线2002―2007年间近20万来访者的数据分析,有自杀念头的占36%,有过自杀未遂的占12%,而因为婚姻家庭危机而自杀的占到了50%。如果能很好地解决婚姻问题,意味着自杀能够减少一半。“因为这个原因想自杀的,如果得到心理专家的有效干预,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詹春云说,但目前心理咨询行业里,专门研究婚姻问题的并不多。

   此外,康宁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资料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女性自杀和自杀未遂比例居高不下,58%自杀死亡者和27%自杀未遂者为服用杀虫剂或杀鼠剂自杀。但是因毒药管理问题及农村低下的急救水平,这个难题尚未解决。

   而关于国外和国内预防自杀方面的比较,詹春云说,国内是被动的,国外是主动的。发达国家的预防自杀机构,如果发现任何想自杀者,就会派专人对该企图自杀者进行从头到尾的追踪,不允许此类人员离境。国内的相关机构,目前基本上都是有偿的,相当于医院看病的性质,因而是被动的。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和预防自杀机构方面的一些现状包括:门槛太低,谁都可以经过几个星期的培训就参加一年两度的心理咨询师考试,考试也不难通过,“小学毕业都可以去考”。

   同时,大多心理咨询师没有医学背景。詹主任说,如果专家不懂内科、精神科、神经科,不懂跨学科的知识,甚至可能导致误诊。现状就是,大多心理咨询师根本没有医学背景。

   此外,自杀干预需要积累多年的经验积累。詹医生说,他从做神经科医生开始,对跨学科的各类知识以及各种案例都相当熟悉。而现在许多所谓心理咨询师,一两个月考个证就可以上岗了。

   据2007年初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数据,在中国,自杀是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些人当中,只有9%的人在精神科就诊过。

   ■数据分析

   八成自杀者患有抑郁症

   专家分析称生活压力大是城市人第一杀手

   哪些人是自杀高危人群?广州市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主任沈家宏指出,压力大是城市生活第一杀手,日常生活压力过大的人群都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在自杀人群中,70%―80%的人都有不同层次的抑郁症。”如果能早期发现个人潜在的抑郁症倾向,就能避免有更多的人群采取极端的自杀行为。

   【城市学生】主因贫穷失恋

   “其实大学生在城市自杀的比重中并不是那么明显”,沈主任指出,虽然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但实际上,大学生自杀在城市的自杀比例中并不是那么明显。沈主任指出,选择自杀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源于压力过大。“贫穷的大学生,失恋的大学生,以及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大学生,整天沉迷网络,吸毒,乱性等,都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因素。”

   同时,在城市的学生人群中,也出现越来越多因为学习压力沉重的初、高中学生选择自杀。“尤其是那些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沈主任表示,学生年纪小,思想各方面还没成熟,还没形成一定的心理自制能力,一旦感觉负担过重,就容易选择一条自杀的道路。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早日走出学习沉重的阴影。

   【高层白领】职业压力过大

   沈主任表示,自杀者都有较强的自我攻击力,一般都是来自日常的生活压力。与农村不同,城市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人们承受的人际压力更大,因此呈现出来的城市人群自杀特点也不同。“越处于城市极端位置的人群更容易陷入自杀的行为中。”

   “高层白领承受的压力很大。”沈主任特别指出,在中国的城市,因为竞争激烈,越高层的白领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越大,所以在城市的自杀比例中,高职业的白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他认为,城市最底层的贫困人群,也是城市自杀的高危人群之一。城市底层人们因为经济贫困,生活压力过重,再加上城市的社会环境复杂,他们往往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生活压力,这也容易引发他们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逃避方式。

   【抑郁症患者】重视亲朋干预

   “在自杀人群中,70%―80%的人都有不同层次的抑郁症。”沈家宏指出,心理障碍是引起自杀的危险因素。如果能早期发现个人潜在的抑郁症倾向,就能避免有更多的人群采取极端的自杀行为。

   许多自杀者都有较为明显的抑郁症前期症状以及征兆,但容易被患者家属或同事、同伴忽略,如他们日常的一些暗语或行动没能被进一步理解。沈主任指出,有潜在抑郁症的人群都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自闭行为,不愿和别人打交道;2,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3,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4,每天都高兴不起来,整天愁眉苦脸;5,自我评价低;6,睡眠不好,常常会通宵难眠。个人一旦出现精神、心理疾病,应及时治疗。

   同时,沈主任也指出,如遇到不顺的突发事情时,个人也要注意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进行自我舒缓,降低自杀倾向。社会也要给人们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通过引导学习、宣传,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知识。

   他们为何放弃生命?

   14岁男生的遗书

   ◎事件:初一学生挨批评后投河,死前还和好友告别

   ◎症结:少年更容易模仿自杀,他们对自杀的经验和理解多来自于电视剧

   在父母奖励的精美日记本上,14岁的初一男生何炜颖写的第一篇日记,是一封不到200字的遗书。

   今年4月25日傍晚6时30分许,增城荔城第二中学初一2班男生何炜颖从家中出门后失踪,寻找线索时父母无意翻到了他留下的遗书。3天后的清晨,何炜颖浮现在从家到学校必经的那条河涌水面上。

   家人不明白,一个家庭和睦、成绩优秀、性格开朗的男孩为何会突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事后知道,何炜颖在课堂上遭到了老师的点名批评,遗书上也满是自责、委屈的语气。

   事后证实,何炜颖跳河前见到的最后一个熟人是他的同学和好朋友姚某,当姚某转述了何炜颖和他最后的交谈内容后,众人才惊讶地发现,何炜颖当时已下了必死的决心。“老朋友,送你了,我用不着了。”这个只有14岁的男孩,掏出身上所有现金20多元递给自己临死前巧遇的挚友时说了这样一句话。遗憾的是,挚友未能察觉到他的绝望,当作了一句玩笑话。

   何炜颖成绩一直在全班前三名,担任学习委员。何父提到,儿子一直走得很顺,生活中少有挫折,自己很要强,不能忍受失败。

   何炜颖在遗书写道:“其实我已经好努力地去学习,但是老师说我不认真……我很辛苦很辛苦。离开你们我很心痛……”

   国际预防自杀协会的研究表明,在所有的社会条件下,少年儿童(年龄低于15岁)的自杀是罕见的,占所有自杀者比例不到2%。但是少年儿童对自杀的经验和理解多来自于电视里和同其他孩子的讨论,所以他们不完全理解死亡的意义。

   对于这类群体的有效措施是,通过发挥公共卫生政策的作用减少儿童不幸生活事件,以及支持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预防计划,提高孩子们的社会能力、应对技巧和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学校、各种组织和社会如何处理自杀带来的后果可能对于预防自杀工作有影响。

   需要重视的是,少年更容易模仿自杀行为,歌颂自杀行为的葬礼或纪念活动会鼓励少年模仿自杀行为。

   毕业前夕研究生坠楼

   ◎事件:因感情得不到支持,这名女生决绝地在宿舍割腕

   ◎症结:创业失败、感情受挫、学业不顺,是大学生自杀相对集中的原因

   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了,2006年2月26日晚11时许,开学的第七天,广州一大学的女研究生就从宿舍楼9楼跳下身亡。认识她的人都说,死者面容姣好,性格开朗,旅游、唱歌、跳舞等活动都很积极地参加。

   但她的死亡方式让人震惊。有知情者证实,这名女生先在宿舍里割腕,随后从4楼宿舍来到宿舍9楼顶的天台,并从上面跳下。

   让这个花样年华的少女如此决绝的原因,是她和男友6年的感情得不到父母支持,加上毕业论文压力大,公务员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她选择了凋零。

   另一个鲜活的例子是邓国旺,这个活跃的大四男生一心捕捉商机,但因为私刻公司的私章,被工商部门认为犯了诈骗罪,还被索赔36000元。灰心之余,他从楼上跳下,不料将一名大二女生砸死。

   年少创业失败、感情受挫、学业不顺,是大学生相对集中的自杀原因。他们处在学校与社会的交界线上,还没有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但各种压力已经纷至沓来。

   研究称,青年人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大学生又是其中的重要群体。对于这些年青人,专家认为应该有专业人士主动联系他们,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学校和大学被认为是预防青年自杀的重要地点。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受过培训的老师和咨询师及时作出心理疏导。

   失业男子三次寻死

   ◎事件:疾病、离婚、失业,不堪生活重担的高乐华一心求死

   ◎症结:近半自杀事件发生在25至60岁的男性身上

   5月30日上午,47岁的高乐华从大德路省中医院7楼一个空中花园跳下,血溅当场。

   疾病、离婚、失业。高乐华身上,集中了城市贫民的几乎所有特征。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不堪折磨,曾经三次自杀。事发后,他的老母亲、哥哥、妹妹赶到现场,满脸悲伤,但他们也说,“他死了就不受苦了。”

   高乐华只读到高中,没有特别的技能,多年来无固定工作。2004年,他在医院检查出腰椎间盘突出,借了几万元看病,手术效果不理想。他失业在家,靠老母亲的退休金维持生活,看不到还清债务的日子。高乐华42岁才结婚,两年后在他即将被推入手术室时,收到了妻子的离婚协议书。

   最后一次自杀的当天上午,高乐华去了广东微创医院,医生说只要1.5万元就能帮他做手术,减轻病痛。但他带着诊治证明希望得到居委会帮助时,却被告知不符合救助条件。

   这断绝了他最后一线希望。

   国际预防自杀协会的研究称,自杀是成年人的重要死亡原因。在很多国家里,几乎半数的自杀死亡发生于年龄在25至60岁的男性。精神卫生问题、困难的生活环境和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对成年人自杀行为影响很大。工作场所是成年人预防自杀的一个重要地点。但目前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预防自杀活动投资很少。限制获得致死性的自杀工具如火器、农药、汽车尾气、过量可致死的药物、在常发生自杀的地点增加保护性措施都可以减少自杀死亡的发生,尤其是冲动性自杀。

   98岁老人寿诞前跳楼

   ◎事件:老太身体不好担心拖累子女选择自杀

   ◎症结:老龄化问题使自杀的长者人数逐渐增加

   7月11日,一名98岁高龄的老妪从越秀区筑溪西街7楼跳下,当场身亡,而此前儿女们刚刚将她从香港接回,她的白寿(99岁寿诞)大典也正在筹备中,衣食无忧,子女孝顺,老人的选择实在让人费解。有人说,老太太因为身体不好,怕晚年拖累子女,遂选择自杀。

   荔湾区还有一位83岁的老人,没有子女,丈夫逝世后,她独自在幽暗的小屋里度过了24年。她很少跟邻居说话,因为大家谈话的主题都是自己的儿女多么有出息,这让她难受。她不接受别人的帮助,蹒跚着上下楼给自己买盒饭,每天只吃两餐。最终,她在一个雨天从4楼跳下,送院后死亡。

   对于老人来说,或许最值得安慰的就是儿孙满堂、共享天伦。但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孤苦的老人。他们或者没有儿女,或者儿女不孝,或者儿女一心追求事业,都得不到应有的关怀。

   研究表明,在很多国家,老年人的自杀率是最高的,尤其是年龄在85岁以上的老人。随着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伴有躯体疾病和功能障碍的人数增加,其自杀人数也会增加。

   老年人有自杀行为时,死亡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倾向于选择致死性更高的自杀方式,表现出了更强烈的自杀动机,他们会对自杀行为进行仔细地计划执行。

   对此,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老年人多一些社会交往,根据兴趣参加一些活动是值得提倡的措施。广州市政府正在推广的“平安钟”行动,也就是希望能给独居老人一个寻求帮助的渠道。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