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王旭明称贫困大学生第一反应不该是接受施舍
2007年09月17日 07:00: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王旭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几度以个性的言论成为舆论焦点,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发言人”。段军鹏,宁夏固源一中毕业生,今年的高考成绩为623分,刚刚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一年级学习。 两人似乎毫无瓜葛。但王旭明在许多场合都提到了段军鹏的名字,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段军鹏这样素质的大学生,才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希望。” 为了段军鹏能顺利被上外录取,他还破天荒地主动给上外招生办打招呼,说这个学生一定要录取。 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段军鹏和王旭明,试图解答这个疑惑。 大学生卖菜挣钱坦然面对贫困 段军鹏父母是上世纪90年代进城的失地农民,家里除了段军鹏和他父母,还有一个今年上高二的妹妹。 母亲为了照顾儿女,只在孩子假期的时候给人做做粉刷,挣点钱,全家主要生活来源,是靠父亲段权利在街头刻章、修表,一个月只有三四百元的微薄收入。在宁夏固源,段军鹏一家属城市低保家庭。 近年来,用机械表的人越来越少,老段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差,再加上县里整治市容,主要街道不让摆摊,老段家的日子也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幸好,儿子很争气。高中阶段,段军鹏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固源一中宏志班(全县也就100人),学校不仅没有收一分钱学费,每月还给他300元的生活补助。 今年高考,段军鹏分数很高,考了623分,在兴奋的同时,他也觉得不能把宝贵的暑假时间给浪费了,所以约了同学几个,商量着找点事做。 一开始想着能不能到餐馆打工,结果他们几个跑遍了他们所在的原州区,找了8家餐馆,对方都不肯要他们几个学生娃。 三人考虑再三,决定到菜市场批发几筐西红柿、茄子,在街头做起了卖菜生意。 可毕竟是学生,没经验,批来的蔬菜个头小、不新鲜,购买者寥寥。开张4天,他就赔了不少。 “没人买菜,我就把同学拉来,让他们以后到我这里来买。”说起自己卖菜“宰熟”的经历,段军鹏挺乐的。 “我觉得很正常,刚开始做嘛,碰点壁,难免的。”他说。 但是,这个戴眼镜、穿校服的“小老板”推着一车蔬菜出现在原州区中心路市场时,在当地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街上卖菜的段军鹏正好碰到了来当地宣传助学政策的教育部官员,段军鹏这种坦然面对贫困的品格,让教育部的官员和随行的记者都很感动。 当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把段军鹏卖菜挣学费的故事告诉了段军鹏报考的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希望这个学生能录取。当天下午,该校招生办回短信:段军鹏同学品学兼优,上海外国语大学决定录取! 不过段军鹏告诉记者,他卖菜没持续多久,挣得也不多,平均下来,一个人每天才挣三元钱,但他觉得这是自己自立的开始。 之后,他还在老师的介绍下做了份家教,直到临近开学,坐了27小时的火车硬座,来到了他从未涉足过的上海。 段军鹏:学成后想回老家当老师 记者:成为教育部官员关注的人物了,自己怎么想啊? 段军鹏: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挺正常的,没觉得特别有意义,很多同学都这样。 记者: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去卖菜? 段军鹏:刚考完试,闲着也是闲着,想去打工,他们(指餐馆)觉得我们一上来是新手,刚把我们培养成熟练工,就不干了,不值,就不要我们。没办法,我们只好去卖菜。 记者:工作时间怎么样?辛苦吗? 段军鹏:早上六点之前去批发,然后拉到市场上,还到各个小区去卖,卖完收摊。我们是三个人,都是同学,也不觉得怎么辛苦。 记者:当初穿着校服去卖菜,是什么感觉?有人笑你们吗? 段军鹏:没什么感觉,我觉得卖菜挺正常的,父母也挺支持的。倒是因为刚做,不熟,碰了很多壁,根本没挣什么钱。父母也安慰我们,“做生意哪有这么容易的,第一次做,不亏就很不错了。”也没什么好说的,更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人的注意,还发了这么多篇报道,我根本都不知道,我觉得他们写的“我”都不太像我了,是另外一个人。 记者:进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感觉怎么样? 段军鹏:第一次来,不停地在流汗,这儿太潮湿。不过感觉挺不错的,学校很漂亮,寝室里都是本地人,都挺照顾我的。 记者:为什么选德语系? 段军鹏:我以前是学理科的,觉得自己理科不是特别的好,而且我们高中的班主任老师觉得以我的性格应该报文科,可以学学语言这块,就选外语了。上外是提前批,就报了上外,但上外在我们那只有德语能报,就报了德语。往年的分挺高的,我也没指望一定能上的,反正是提前批,没什么风险。 记者:进大学了,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吗? 段军鹏:暂时还没有,听老师说,上外的课很紧,我自己底子又不是太好,努力学习吧。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尽量早点工作。我们那的人都想往外跑,比如宁夏大学明明比海南大学好,可就因为海南大学在外面,很多人都报。 记者:很多人都想着往外跑,你不这样想? 段军鹏:我无所谓的。我听人说,宁夏大学外语专业不怎么好,之前是请了一个本科生来带的,后来那个本科生考研走了,学校找不到人,就找了个公司做翻译的来带班。我想,如果有机会,可以回那里去当外语老师。 王旭明:自力更生的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记者:听说您每年都要接几百个家长电话,要您跟学校打个招呼,方便他们孩子入学,为段军鹏的录取,您是破天荒地第一次主动跟校方打招呼。 王旭明:对,像他623的高分,在北京、杭州这些大城市里,都应该是非常优越的,但我就在一个菜市场看见他,在那吆喝着卖茄子、白菜,而且毫无羞惭,毫无愧色。我说:“你不难为情吗?你可是高材生,”他回答说:“这怕什么,苦难谁都有,就看你怎么闯过去。” 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该录取,这样的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我觉得现在,这样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我们现在对大学生的困难,渲染得多了一些,困难是存在的,可再困难,能有洪战辉难吗?洪战辉都能挺过来,我们为什么不能挺过来? 记者:也就是说,您更希望贫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而不是简单地靠捐助来完成学业? 王旭明:是的。我最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位大学生读了四年后要本硕连读,90多岁的奶奶为了给孩子上学凑钱,出来打工。我觉得媒体通过这样的事件号召大家进行捐助,是有问题的。你一个大学读了四年的学生,还让90多岁的老太太来给你凑学费,忍心吗? 所以,我希望我们媒体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时候,要有正确的立场。 记者:今年有什么新的国家助学政策出台? 王旭明: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将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每年资助500亿元,受助学生2000万,其中400万大学生,1600万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中职是今年才开始的。资助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记者:我记得您在接受采访时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不提倡媒体报道单个困难学生并呼吁社会救助”,为什么不提倡? 王旭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尊重民间捐助,但资助困难学生上学不像资助白血病人。我们的政策不是社会福利政策,我们是教育政策,注重育人,方式、方法有所不同。所以我建议,民间捐助应该借助国家助学政策,如果能够变给为贷,一字之差,我觉得教育功能更加明显。 记者:国家助学政策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哪里? 王旭明:比方说勤工助学,那是通过劳动来获得;比方说奖学金制度,那是需要学生努力学习来获得;比方说国家助学贷款,那是在花自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食其力的观念和能力。 在这里我特别想再提一下这个观念问题。我觉得我们社会在帮助大学生上学和大学生自己怎样完成学业上,有许多观念问题值得研究。 记者:具体怎么说? 王旭明:比方说,大学生已经过了18岁的,已经是成年人了,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哪怕是天灾人祸,第一反应不是接受别人的施舍。我觉得第一反应是挺直腰杆,继续往前走。所以我认为洪战辉精神是应该成为我们一代大学生的魂。但目前看,很多大学生都有差距。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