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试药业的灰色江湖:北京职业试药人生存状况调查
2007年09月26日 07:20:0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试药业的灰色江湖 在体检情况差不多的情况下,“带头大哥”可以代医院决定试药者人选,出现试药纠纷时他们还会用武力摆平。 文飞的“带头大哥”姓张,掌握着北京多家医院的试药信息。 对于这些“带头大哥”所具有的能量,记者接触到的试药者都这样描述:在体检情况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代医院决定试药者人选。 “如果没有中介,你自己即使知道试药信息,体检通过了,大多时候还是进不去。”试药者顾某说。 在这些“带头大哥”之间有着不成文的协定,一家医院通常由一名“带头大哥”负责。而文飞等小中介在不侵害自己上线“大哥”的利益时,可以为其他“大哥”找人试药。 去年冬天,文飞因经验不足而踩了界。他找到两人去试药。但他们告知已答应去另一个“大哥”负责的医院进行试药。文飞便承诺少收他们的回扣,将两人留下。 没过几天,文飞接到恐吓电话。并在之后的一个黄昏,一群男青年于路边拦下文飞,对他拳打脚踢。当文飞抄起一块砖头后,对方才散去。 最近的一场冲突更在行内引起轩然大波。8月,海淀区某知名大学医学部附属的实验室内,几名试药者发现自己交了20%的中介费,而其他人只交10%,就找介绍自己的试药者去理论。 发生争执后,试药者殴打了中介。被殴的中介又联系“带头大哥”,报复了那几个试药者。此后这样的报复性殴斗又各轮番进行了一次。 那天,在实验室里共发生了四次殴斗。试药者们有的被打伤,有的被打跑。结果,医院只好停止试药工作,并与之前合作的“带头大哥”解除了合作关系。 这家医院试药机会很多,文飞说,他的“大哥”张某就想和这家医院有业务联系,但生怕和退出的那位大哥起冲突,所以一直没有进展。 “这些药里有我的贡献” 凡是心脑血管和癌症类的药物,副作用最大,酬劳也最高,有时可拿到1万多元报酬,最便宜的则只有300元。 自己究竟试了多少次药,张可也不记得了。试药的副作用,在他的回忆中,就是头晕和恶心。张可说,“头就像大了一圈,想东西想不起来,想问题越想越乱。” “还有就是恶心,”张可说,医院配的专用餐吃下去,就像一只猫在胃里,又像一块石头一样窝在里面不消化。 在北京市各大医院进行临床试验的新药,都必须通过药监部门的药检,其疗效和安全性都超过了80%。但试药毕竟是个危险的行当。张可常常梦见在惨白的病房中接受抢救,惊醒后,是一阵接一阵的心悸。 今年年初,张可试了一种胃药。当时,一个病房的人服药后都上吐下泄,胃部剧痛和痉挛,他们在床上缩成一团。 “医生说这个很正常,为了拿到试验数据,我们还得继续服药,吃饭。不能退出,退出的话,医院想给你多少钱给你多少,太不划算。” 入行比张可早的文飞经历了更恐怖的试药体验。前几个月,他在海淀区某医院试验一种降血压药。当针剂打入体内后,11个健康受试者的低压很快降到50左右,4个马上被抬去抢救,剩下的留待观察。 行内都知道,凡是心脑血管和癌症类的药物,副作用最大,酬劳也最高。有时候,住院试药半个月,就可以拿到1万多元。也有最便宜的,打一针,十分种内看一下皮肤的反应,给你300元。 有的“大活儿”钱再多,张可一般也不敢去接,“我才19岁,还没结婚,我要为以后考虑。” 文飞也有自己的原则,每次试药时,他都会认真看知情书,只要副作用伤害大脑和性功能的,他坚决不做。 今年三四月份,文飞有个试药机会:利用微创技术,将一块芯片放入胃部检测数据,一个星期给一万多元。“我马上就说不干,我身体是父母给的,不能这样折腾。” 试药久了,文飞对如何了解药的毒性大小有了自己的心得。他设计一套公式来计算毒性指数,“用酬劳除以天数,得出的数字越大,风险也越大。” 从张可试药之后,他每次去药店都会有种奇异的感觉。“我看到一个柜台的药,就会想这些药要多少人试,眼前会出现密密麻麻的人,一间又一间的病房。这些药里也有我做出的贡献。” “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按照规定,每次试药需间隔三个月,而职业试药人至少一个月试一次,出于自卑,他们也不会在业内交上朋友。 做了中介之后,文飞发现,在校大学生成为目前试药的主力军。文飞多次在试药过程中遇到在校生,他们有的为了补贴生活,有的为了挣钱给自己充电,甚至有的仅仅为给女朋友买部最新款的手机。“他们多是因为贫穷。” 安徽省药监部门一位官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中国,参与I期试药的人群目前主要有三类,一是学生人群,二是医护人员,三是无业者。其中,大学生群体是最理想的优质试药人,身体情况、文化素养等各方面条件都是最佳,做药物试验时会首先考虑从这部分人群中选择志愿者。 在一次试药体检现场,记者看到数名30多岁模样的男子,冒充学生前来试药。他们手里拿着20多岁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在被院方识破淘汰后,一位男子告诉记者,他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农村,是借来的证件,试药为了挣钱回家盖房子。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孙旭阳 黄玉浩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