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三年前视察昆山时这样欣然称道。
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奋斗目标,而产生这些思想的发源地就在江苏的苏州。
“苏州自古是鱼米之乡,当时的苏州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江苏省前列,一九八二年,苏州地区的工农业年总产值已经接近人均八百美元。小平同志问,达到苏州这样一个水平,社会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年已八旬的原中共苏州市委书记戴心思回忆邓小平在苏州提出小康目标时的情景,非常兴奋。
邓小平把当时的苏州社会发展状况,作为二十年后中国的蓝图。小康生活、翻两番、人均八百美元。邓小平二十多年前对中国跨入新世纪的描述,已经成为现实。
进入新世纪,中共高层再次把这个中国最为富裕的地区的现状作为二十年后中国的蓝图。
在胡锦涛视察昆山一年后,昆山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实现全面小康的县级市,正式向世界宣布:昆山按照江苏省制定的四大类十八项二十五条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昆山全部达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中共提出的目标是二0二0年中国达到全面小康,人均GDP三千美元。今年,江苏全省将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即人均GDP三千美元,比全国提前十三年。
但江苏提出要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江苏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具体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十八项二十五个单项指标。其中最核心的三项指标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其目标值分别为三千美元、二千美元和一千美元,昆山达标的数字是八千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二千美元和一千美元。
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本世纪中叶的目标。昆山如报春花,宣布了这一进程的正式启动。
到今年,江苏已经有九个县级市宣布达到全面小康目标。这九个县级市全部都在苏南。其中五个在全国十强县榜单上名列前茅。
有什么事比中国农民实现全面小康更难?在中国大陆,江苏GDP总量在全国排第三。但江苏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上却可能走在全国前列。很大一个原因是:江苏是中国大陆省区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中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万六千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八千元人民币,这两项最为核心的指标是实现起来最难的。昆山达标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八千元的家庭多于百分之六十五,不足二千元的少于百分之一点二,城乡人均收入差小于二比一。
因此,中国最富的村在江苏,中国最富的镇在江苏,中国最富的县在江苏。全省平均水平不说明问题,以县为单位,一个一个用“小康”的二十五个指标来量,这是江苏在中国各省中最牛的做法。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认为,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全面小康的主要指标,确定全面小康的实现时间早于全国,实现程度也高于全国。
目前,江苏的私营企业数持续六年居全国第一,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由于江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发展的平衡,有可能在实现中共提出的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赛跑中力拔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