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统计局发展回顾报告之十一:科学技术迈出新步伐
2007年09月30日 14:41:2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科技发展计划目标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制定完成,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得到加强,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科技产出成果丰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规划纲要》制定顺利完成,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国务院自2003年起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历时两年多,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了《规划纲要》,并正式部署实施。《规划纲要》的制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规划纲要》对未来15年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从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确定了重点任务,明确了今后我国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新的历史阶段,国家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实现科技工作的新突破。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一些先期启动改革的院所已基本完成改革阶段性任务;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改革继续深化,绝大多数院所在实现平稳过渡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发展,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 二、基础研究得到加强,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一)基础研究工作得到加强,重点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156亿元,是2002年的2.1倍;用于基础研究的人力投入达到13.1万人年,比2002年增长56.3%。 国家财政对重点资助基础研究的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持续增长。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得到财政拨款36.2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全年批准资助面上项目10271项,资助经费26.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4463项和15.3亿元,面上项目单项平均资助金额由2002年的19.9万元增加到26.2万元。全年资助重点项目277项,资助经费4.4亿元,单项平均资助金额160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69项、1.3亿元和10万元。国家对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从2002年的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5亿元。 基础研究工作的不断加强,使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近几年涌现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一个新粒子、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距离、新型铈基金属非晶结构材料金属塑料研制成功、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发现、完成水稻第四号染色体全序列测序工作等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在一些领域的基础研究处于领先水平。 《科学引文索引(SCI)》是国际上反映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水平和成果的较有影响的检索工具。2005年《SCI》收录我国论文总数6.8万篇,是2002年的1.7倍,收录的论文总量在世界排位从2002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5位,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顺利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2-2006年间,863计划共实施项目13832项,落实项目经费371亿元。863计划的顺利实施,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为我国高技术研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一批高技术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撑下,我国以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效益逐年提升,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三,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两位。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据统计,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其中出口2815亿美元,进口2473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4.1倍和3倍;进出口贸易实现了由2002年的逆差150亿美元到2006年顺差342亿美元的转变;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由2002年的20.8%提高到2006年的29.0%,增加了8.2个百分点。 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据对全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统计,2006年区内企业数已达4.6万家,从业人员574万人,均为2002年的1.6倍;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4.3万亿元和3.6万亿元,均为2002年的2.8倍。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三)技术市场健康发展,交易规模逐年扩大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环节,我国的技术市场在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技术交易日趋活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2002-2006年全国累计签订技术合同124万项,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金额6673亿元;其中,2006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0.6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818亿元,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88.3万元,是2002年的2.4倍。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使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化。 三、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科技产出成果丰硕 (一)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用于科技事业的财政拨款为1689亿元,是2002年的2.1倍;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4.2%,为步入新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专项资助、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等一系列新老政策举措对科技工作的资金投入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显示了国家支持和发展科技事业的决心。 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国家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为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2006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003亿元,是2002年的2.3倍;按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R&D支出为228元,是2002年的2.3倍。2006年R&D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2%,比2002年增加了0.35个百分点,表明社会资源配置对于自主研发的倾斜逐年加大,也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为推动自主创新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二)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06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230万人,比2002年增长2.0%。 2006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折合全时人员为150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22万人年,分别比2002年增长45.2%和51.0%;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78.3%提高到81.5%,增加了3.2个百分点。 (三)科技产出成果丰硕,科技服务日趋完善 2002-2006年,全国累计登记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5.5万项;累计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6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155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项;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得国家奖励。其中,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也证明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取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非典疫苗”研制等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三峡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超级杂交水稻取得重大突破、首台基于自由电子激光的太赫兹辐射源的建成、通用纳米晶体合成策略的提出、哺乳动物巨爬兽和两种新翼龙的化石以及最古老地衣化石的发现等一项项新成果的涌现,显示了我国在相应科技领域取得的突出进步与骄人成绩,也预示着我国的科技事业正在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是反映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从2002年到2006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以23.0%和18.9%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2006年我国专利部门受理的国内专利申请量达47万件,是2002年的2.3倍;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为12.2万件,是2002年的3.1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26.0%,比2002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专利部门授予国内专利权22.4万件,其中授予发明专利2.5万件,是2002年的4.3倍;发明专利所占国内授权专利的比重为11.2%,比2002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持续增长,表明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健康发展,气象预报、地震预报、海洋监测和测绘等综合技术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21458个,是2002年末的3.9倍,其中国家检测中心325个,比2002年增加85个;全国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84个,比2002年增加62个。国家气象服务部门积极推进气象业务调整与改革,各类气象台站数大幅增加,2006年全国共有气象台站18053个,其中国家气候观象台249个,大气本底站7个。2006年全国共有地震台站1253个,地震遥测台网31个。2006年全国共有8800个海洋观测站、监测站位,是2002年的5.8倍。2006年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805种,测绘图书628种,分别比2002年增加253种和288种。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拼搏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科技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仍然较低,许多关键领域仍需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距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规划纲要》的预定目标仍需付出努力;科技发展的结构还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一些高、精、尖领域的科技成果仍显不足,科技产出的质量有待提高等。这些存在的差距与问题,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也是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事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动力。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调动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技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中国的科技事业就能够创造新的辉煌,实现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