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后中国的财经政策将会怎样?香港《经济导报》的社论认为,可以预计,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旗帜下,十七大后的财经政策将会体现出六大特点。
一是更加关注民生。文章认为,“更加关注公平”、“更加关注民生”已普遍成为共识,财经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不可逆转。培育新政下的最广大利益群体已成为一种政治现实。
二是更加注重利益均衡。文章认为,中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将渐趋稳定。除去分配政策、劳资法律,乃至引资政策的调整,可以预计,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将保持目前的均衡状态。
三是更加国际化。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不会放慢,它与扩大内需方针并不矛盾。这样一种格局下,国际化的潮流将从产业部门、外经贸部门加速转移到金融等服务领域,宏观金融调控部门的压力空前加大。如何跟上国际潮流,对财经界来说不是纸上谈兵之事,也非观念更新,而是一场现实的市场战。如何进入国际财经圈,知晓这些财经精英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已是现实的要求。
四是更加专业化。文章认为,中国内地对金融市场的理解还有待深化。现在金融市场,如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及其衍生产品市场、国债市场和货币市场,商品及其期货市场越来越专业化,财经界的分工愈加细化,这对财经领导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挑战。
五是更加注重部门间协调。文章认为,从市场来说,不稳定的政策预期,极易导致政策引致的市场动荡,这会损害政府部门的威信。市场化程度加深后,市场参数更加灵敏,愈加互动,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和影响更大。宏观部门应摒弃部门利益,自觉加大协调意识,降低政策和市场双风险。
六是更加注意培养具有丰富市场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年轻宏观财经管理人才。文章认为,中国如何培养或者吸纳具有丰富国际市场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年轻宏观财经管理人才,是现实话题。没有十多年的国际市场历练,经历多个牛熊市,跨越多产品市场,是培养不出国际市场感觉的。文章建议中国借鉴新加坡经验,把留学海外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年轻才俊吸引进国有财经机构加以培养,以供未来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