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一座比共和国年轻十岁的宏伟建筑里,工作人员正在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而悄悄地忙碌着:一枚崭新的直径超过五米的大型党徽将在大会召开前吊装到万人大礼堂的主席台正中。而大会开幕时,来到此间的代表还将发现,部分会议厅内的大红地毯也是全新的。
这座被毛泽东称为“人民的豪华客厅”的建筑是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在一九五九年仅用十个月就奇迹般建成的。据知,它的建筑面积比它的邻居--明清两朝反复修建了数百年的紫禁城还要大。
最初,这座宏伟建筑被叫做“万人礼堂”。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在其落成之日邀请一批专家为其起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纸上写下了“人民大会堂”的五个大字,后来便成为这个国家妇孺皆知的名字。
人民大会堂拥有可同时容纳万人开会的大礼堂,可同时设五千坐席的宴会厅。这里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除此之外,大会堂内还有会议厅、休息厅、办公室超过三百间。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由一次次重要会议串起来的,而人民大会堂则几乎见证了自它建成以来的这个国家的所有重大会议。翻开共和国的史章,在人民大会堂十七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上我们看到--
一九六〇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二次会议开幕,此后历届全国人代会全体会议均在此召开;
一九六二年,著名的“七千人大会”在这里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
一九七七年,在此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恢复政治局常委等职务;
一九八九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在此召开,江泽民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年末的五中全会又决定他为中央军委主席,中国第三代领导核心形成;
二〇〇三年,中共十六大在此召开,胡锦涛成为新的中共总书记,在次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在诸多刚性的历史描画之外,近些年来民众对于人民大会堂又多了几分温情的记忆。在电视里报纸上民众经常可以看到,某演出正在这里热演,某电影首映式在这里举办,某新闻发布会在这里举行……
据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到二〇〇四年十月,大会堂平均每年承办各种会议及活动超过三千次。二〇〇三年的人民大会堂的经济总收入是一九七九年的一百倍。
不过,人民大会堂的主管单位一直恪守着大会堂的品格,对于承接社会性活动,必须开具正部级单位的介绍信。
从十月八日起,人民大会堂将停止向公众开放,不会有任何商业活动,十月十五日起,二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共党员将代表中国的执政党在这里共商国是,并将产生新一届党的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