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10月10日电(记者刘洪)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来突然增多的产品不合格指控,尤其是针对“中国制造”的指控,则凸显了当前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基于一些国家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质量安全正成为这些国家实施贸易壁垒的新手段。
这一点从美国近期对中国大量产品实施禁运或召回中就可见端倪。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上半年曾以中国鲶鱼、巴沙鱼、虾、鲮鱼和鳗鱼5种水产品含有微量非法添加剂为由,暂停上述水产品的进口。在玩具问题上,接连不断的中国玩具被召回事件,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并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声誉。
中国水产品真有问题吗?事实并非如此。FDA报告也承认,从中国水产品中检测出的非法添加剂含量非常少,接近于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水平,该局不会要求召回这些水产品,也不会建议消费者销毁或退回这些产品。既然如此,仍然暂停进口,这就很难说没有贸易壁垒之嫌。
对于这种滥用质量标准的做法,南非前贸易官员丽奥拉·布隆博格就曾表示,随着各国贸易关税的逐步下降,国家间设立贸易壁垒的手段大为减少,但打着为消费者利益考虑实行质量壁垒则成为一个新的选择,“使用、滥用安全标准作为贸易壁垒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滥用质量标准实施贸易壁垒,在食品贸易领域尤其严重,这是因为各国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也由于食品中的一些指标具有非常敏感的高技术特征,使得政府在其中有很多可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这种“自由空间”也是国际间经常发生“食品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但贸易战的结果,总是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商更为不利。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抱怨,发达国家表面上说严格的安全标准是为了消费者健康,但其实它们的标准并不具有科学依据,目的只是把价廉物美极具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产品挡在国门之外。发达国家频繁变动的技术标准,让发展中国家出口商无力应付,最终只能望这种壁垒而兴叹。
由于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些国家在使用“自由空间”实施质量壁垒的同时,事实上也将某些合格产品“妖魔化”,使这些产品在其他市场也因此蒙受信誉危机,最终导致相关厂家蒙受巨额损失。
在引起轩然大波的中国玩具问题上,情况就很不容乐观。接连不断的召回事件让不少美国消费者得出中国产品“不合格”、“不安全”的结论。但实际上,很多中国玩具不合格并非就是中国厂家的问题,美国美泰公司最近也承认,绝大多数被召回玩具属于美方设计错误。但媒体之前的炒作,美泰等公司的故意回避,一些政客的借题发挥,已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声誉。
如果在质量纷争中再裹挟着政治思维,则会使问题更趋复杂化。一些美国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部分攻击中国产品的行为,其实离不开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商业利益考量。美国公关专家魏因格罗德就表示,目前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不过是一些美国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由头,“它助长了一些反华团体的声音。下次再有参议员提出保护主义贸易条款时,将会得到更多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