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港澳台·华人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香港知名戏剧导演林奕华撰文:我的张爱玲解读

  张爱玲的作品在几十年中,不断地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其中不乏大师却鲜有成功。有多少人能穿透张爱玲的聪明?了解她要聪明,又要批判聪明;感受到聪明给她带来虚荣,及虚荣给她造成的矛盾和痛苦。

  如果李安的《色·戒》要忠于张爱玲原著,就不是现在的《色·戒》了。首先,章子怡或许更适合扮演王佳芝。不用想象,我也能看见身穿民国学生装的她,如何在舞台上操弄慷慨激昂的“爱国话剧腔”;与官太太们搓麻将时,怎样把麻将台灯当成水银灯;在与易先生眉来眼去时,怎样被自己的演出打动而栽在捕猎物的陷阱里。王佳芝对自己能力的自满、高估,并跃跃欲试,已被公认跟章子怡的个性有某种相似。由《卧虎藏龙》的玉娇龙开始,媒体多年来给章打造的公众形象就是如此:不能不佩服她的努力、能力,同时却又心服口不服,所以无时无刻不在找她的碴。

  章子怡的多面性、复杂性令“生存者”的角色有趣,但不讨好——而这本就是张爱玲笔下男男女女的共通性格。白流苏、葛薇龙、王娇蕊、佟振保、乔其乔、范柳原都是锋头人物,可严格说来,没有一个可爱。他们计算、自恋、自私、虚伪、玩世不恭、犬儒、任性、不会保护自己或过分保护自己。光看性格,一个一个俨如潜伏着毒蛇猛兽的原始森林。所以他们中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强者与弱者、进攻者与防守者、猎人与猎物(就是“虎”与“伥”的关系)。

  谁解张爱玲的“聪明”

  偏偏现代人却最爱向张爱玲借镜,证明她在那个年代所创造的故事和人物,完全适用于今日。所谓适合,便是他们的心理活动能引发我们的共鸣,他们生逢乱世,在“生存第一”的前提下,不少人觉得张爱玲所写的就是现在,就是“我(们)”。

  张爱玲作品却难以被搬上银幕或舞台。部分原因是她已用了拍电影的手法来写作——每个导演都在“第二次重拍”,他们必须胜过第一版(作者描述)和第二版(读者的想象)才有机会不致白费心机。但更关键的:张的小说都以“聪明人”为主角,争相对号入座者都是有着强烈自我中心性格的人,稍有偏差的诠释都被视为是对“我(们)”不可饶恕的曲解——观众不是要看创作人的观点,而是要在改编中看见自己。张爱玲的成功之处,是利用了“聪明人(们)”的自我优越感来筑起一道令她永远保有神话地位的护城墙:创作人要征服的不是一个张爱玲,是千千万万的张爱玲们。

  在千千万万的张爱玲们之中,有一个是我。但我不只是读者还是作者,使我对过往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张爱玲作品”有双倍要求——在解读张的爱情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之余,还能怎样呈现自己的?

  透过原著,“对照”创作者个人经历与对人生的看法是每部改编作品不能逃避的考验。换句话说,一部改编张爱玲的作品可以一字不漏地把原著放上银幕、舞台,但它也可以是原作者的人到心不到,或更糟糕,根本只是形似神不似的替身。张爱玲之所以老把“敲敲头顶脚板也会响”的人当主角,不正为了要印证“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要聪明,又要批判聪明,张爱玲的辩证性说明了作品的当代性。所以光用“聪明”来彰显对于张爱玲的了解,大部分只会沦为自作聪明。但谁能抗拒“彰显聪明”的诱惑?又或,有多少人能穿透张爱玲的聪明,感受到它给她带来虚荣,而虚荣又给她造成多少矛盾和痛苦?

 [1] [2] [3]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张爱玲——文学史上的“异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