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市场有关中国卫星(600118)和“嫦娥一号”卫星方面的传言,中国卫星今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即将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由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研制,公司未参与研制工作,“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不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公告同时表示,公司配股事项经2007年6月13日公司200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启动了向相关主管部门的报批工作,现该事项仍在审批过程中。
卫星发射进入高峰
除中国卫星外,近期,受探月工程临近的影响,航天军工板块上市公司也备受市场关注。火箭股份(600879)、航天通信(600677)、航天科技(000901)等公司都沾上了“嫦娥上天”的喜气。
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我国进行了24次航天发射活动,共发射包括神舟飞船在内的28颗航天器。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研制近100颗空间飞行器,发射50—60颗卫星,包括通信广播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六大系列。到“十一五”末,我国将建立由60至70颗卫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较目前投入运行的数量(36颗)翻一番。
事实上,中国卫星的核心业务是小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十五”期间,公司研制了5颗小卫星;“十一五”期间,公司的小卫星规划30-40颗,每颗小卫星的研制周期约为1.5-2.5年左右,设计寿命为3-5年。经过六年的发展,中国卫星已经构建了国内最完善的小卫星科研生产体系和基本产品型谱体系,树立了“东方红”小卫星的品牌。
今年5月,中国卫星公布了配股募资不超过12.24亿元的方案。公司拟收购大股东航天五院的卫星优质应用资产包括:CAST968平台系列无形资产、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5.76%的股份和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503所)的卫星应用业务及相关资产,以此确立公司在国内卫星应用方面的地位。银河证券鞠厚林认为,如果配股成功,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卫星将持续分享卫星应用产业高速增长的收益,公司经营业绩将保持快速扩张的态势。
整体上市有待时日
从去年至今,国防科工委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航天证券研究员魏成钢表示,军工资产证券化、借助资本市场、改造军工企业是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改革的一项手段。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央企军工集团整体上市、军工板块上市公司获得资产注入是可以预期的。
但魏成钢同时指出,由于历史等原因,以及航天工业两大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的生产布局与组织结构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现阶段它们对于旗下军工资产实施证券化存在一些困难。从组织结构上看,两大军工集团都是由若干研究院和生产基地构成,绝大多数资产都是由各研究院和基地直接管辖。各研究院和基地本身具有独立的人事和财务的权力,独立性很强;而集团本身只是执行一些管理、战略决策方面的职能。从生产布局来看,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是分割的。正是由于这两大特点,现阶段在集团层面进行跨研究院和基地的资产重组、整合的难度较大。
魏成钢认为,短期内可行的资产注入都是发生在各研究院、基地和其直属上市公司之间。只有在各家央企军工集团完成集团层面的资产重组、整合之后,资本市场才可能迎来大规模军工资产证券化、军工资产注入的浪潮,而这无疑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