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18日),国内一家媒体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彭博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收盘,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上市公司中,中国公司已经和美国公司平分秋色,各占四席。
此消息引起多家媒体转载,网上也是热议不断,很多人对此感到非常自豪,认为这是“大国崛起”的象征。尤其值得国人“期待”的是,中石油的市值高达4290亿美元,排名第二,仅比排第一的美国公司埃克森美孚少不到1000亿美元,本月底中石油就要开始询价登陆A股市场,以目前国企股的普遍溢价水平来看,也许下个月中石油就会成为“天下第一”。然而,我们认为,对这样的排名,国人更要以理性、客观的心态来面对。
纵观市值排名全球十名以内的中国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主要依靠的还是在资源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垄断。更何况,这些垄断企业是靠了市盈率高的便宜才能跻身高位。在全球市值前十中,工商银行的市盈率最高,达45倍,中移动次之,近42倍。而进榜的非中国公司中,壳牌石油的市盈率最低,只有9倍,市盈率最高的微软也才20倍———那可是正宗科技股,在A股市场大概能给至少100倍的估值。综上所述,中国拥有多少家大市值的公司并不重要,也没必要夸耀。
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企业规模强弱的榜单,应该是“世界500强”,其衡量标准是企业的营业收入。美国《财富》杂志7月11日发布了200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共有30家企业上榜,比去年多7家,总数次于美国(162家)、日本(67家)、法国(38家)、德国(37家)、英国(33家),位居世界第六。应该说,综合中国的GDP水平和行业集中度,这个“世界第六”才是比较客观的地位。
然而,即使在“第六”的排名上,我们仍能看到中国大企业与世界级大企业之间存在的许多差距,尤其是效率方面。以雇员人数排序,中国公司倒也是占了前十位的四席,可是按营业收入比,最高的中石化才排世界第十七!拿中国目前市值最大的公司中石油和全球市值第一位的埃克森美孚比较一下,更能看到差距。同样是从事石油开采及冶炼业务,埃克森美孚去年营业额达3472亿美元,是中石油1105亿美元的3倍多,但是其雇员数仅为10万人左右,不到中石油的十分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总书记之所以强调“人均”概念,就是突出了中国下阶段经济发展的方式在转变,从只讲规模速度变为更重视效率和谐,也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让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增长。中国大企业和国际大企业之间的差距,正印证了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相对于市值而言,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核心技术、成本优势、品牌价值、资本效率等方面做大做强,才更有意义,也才更科学。
近期不断有中国的大企业利用市值大、并购能力强的优势,到国际上进行资源的整合。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中国人寿等大型金融机构都趁次级贷款危机在欧美收购了一些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宝钢、上海汽车等大型骨干企业也纷纷到国外收购资源。这种务实的态度令人欣喜,当我们的大企业们不是一味为“虚胖”而沾沾自喜,而是懂得利用自身优势,脚踏实地地关注业绩,才能成为营收、效率、市值、市盈率都跻身世界一流的企业。这才是“大国崛起”的真正意义,也唯有转变增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才是中国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