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潘岳:生态文明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生态文明的前夜

   西方失去了成为生态文明领头羊的机会,而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文/潘岳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阐述。生态文明的建设,将大大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林屋村村民修建的楼房。近年来,广东省吴川市以整治生产生活环境为主要突破口,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农村创建活动,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摄

   生态文明观念,产生于现代环境运动以及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不懈探索,并与西方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密不可分。从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产生了如下共识: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要想摆脱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逻辑;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未来社会应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质的变革,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

   在东方,生态文明则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基本一致。在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理念,有不少人都从单纯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的角度来看待科学发展观。甚至把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也降低到一个技术层面。这是非常片面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变革。科学发展观可挖掘的社会主义深刻内涵远未穷尽,科学发展观可补充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远未完成。

   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担当领导全世界从工业文明向新型文明的伟大转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说明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型文明——生态文明的前夜。

   生态文明促进人类社会形态转变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第一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与自然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无条件服从于自然,也不是人统治自然。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第二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消费主义为原则,以奢侈性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就是对个人社会地位的承认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在生产方式上面,强调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轻现代文明对环境资源的压力。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二是因为西方为此获取的各种强大资源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三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反使得西方失去了成为生态文明领头羊的机会,而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一致

   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长。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在全世界,中华民族是惟一以国家形态同根同文同种存留几千年的民族,这是因为中华文明精神里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如今,越来越多西方学者提出世界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

   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更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只有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模式,追求生态文明,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比的不是谁最能斗争,也不仅仅是比生产力谁最发达,还要比谁最公平正义,谁最共同富裕,谁最有道德文化,谁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谁最能使社会更加和谐。在当今全球环境危机空前严峻时,更要比谁最能可持续发展,而资本主义逐利自私的本质注定他们很难主动承担全球环境责任。

   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诸如生态问题等系列难题,发达国家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诞生了生态社会主义等新的理论,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人类社会指出了新的方向。这一探索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空间,能够对科学社会主义进一步完善。因为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关系。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又一重大发现。生态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发展中国家终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重新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讨取生态成本,修改那些只利于发达国家的不公平的国际经济规则。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他们之间的融合,必将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将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将促成社会主义真正超越资本主义,必将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为此,中国责无旁贷。(作者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十七大新华时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网民热议生态文明: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胡锦涛15日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全社会的共同心愿

   十七大召开期间,黑龙江省将20万份全民环境教育系列挂图免费发放至各地。黑龙江省环保局宣教处处长林强说:“20万份以生活环保窍门、节能减排常识、环境污染警示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挂图,将走进各地的社区、企业和学校,成为‘生态文明’的全民环境意识教育内容。”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