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8位权威人士解读十七大报告:中国又好又快
2007年10月23日 08:58:2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并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为更好地领会贯彻报告精神,《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特邀请权威部门的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说,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采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黄冬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一个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气势恢弘、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纲领。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树立雄心壮志、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十七大期间,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代表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的专访。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把握” 蒋巨峰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蒋巨峰认为,结合四川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把握”:一是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做强做大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施畜牧业现代化,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突破口;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依托43个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充分利用四川在资源、科技、市场、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积极引导全民创新创业。二是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富民优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建共享,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的内在动力机制。三是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以现代化为导向,促进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方面相协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下最大决心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严格土地管理,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四是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产业互动,使社会保障等工作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快进程;下大力气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推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加强、完善包括路、水在内的基础设施,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建设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发展的新起点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四川具有怎样的优势,前景如何? 蒋巨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政策环境、最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世界科技革命步伐的加快,“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正当其时,四川可以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这对于加快四川发展,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四川是我国西部人口大省、资源大省,有突出的科技优势和充裕的人才储备,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目前政策的积极效应正逐步显现。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加快推动四川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