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校际公共选修课选课工作圆满结束。记者在“共同体”在线选课系统上看到,“中国股票市场”、“营养与疾病”、“演讲与口才”、“汽车概论”、“FLASH矢量动画与程序设计”及“自卫防身术”这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成为大学生们争相选择的“香饽饽”。
据记者了解,“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是于1999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联大应用文理学院和北京城市学院共16所高校组成的跨校间合作的教学体系。
今年这16所大学共开设了78门公共选修课和一门辅修课。在各个课程的“已报名人数”一栏中,记者发现,与那些实用性强的课程相比,一些历史文化分析、艺术欣赏类的选修课就较少有人问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在学校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课程,更希望了解到其他领域中的知识,尤其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有利于今后职业发展的内容。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开设的“营养与疾病”选修课的教室里,许多学生早早地来到教室抢占前几排的座位。临上课时,记者已经很难找到连续两个空着的座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张玉梅与其他几位老师共同承担“营养与疾病”这门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张老师认为,“营养与疾病”这门选修课大受欢迎主要与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有关,大学生选修课程可能要兼顾未来职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兴趣也很关键,营养与疾病由于结合了兴趣和实用性,膳食健康是保证未来健康的重要方面,且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充沛的精力、体力适应现代高竞争,节奏快的生活,预防疾病的发生。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管理专业的程同学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她向记者表示,“共同体”中的学校都各有所长,这种互选课程的方式能够对各学校的弱势领域起到弥补的作用。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欣涛表示,就本科生培养来讲,还是应当鼓励学生多学科大范围地涉猎各种知识。比如理工科的学生可以选人文学科的课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帮助的。王欣涛说,“但是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择,要学好本专业再来选修其他课程;二是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与自己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我们有一名学地质的毕业生进了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他在北大期间就选修了金融与证券的课程,他的工作是在证券公司进行行业分析。他的专业、选修课、职业发展就有很好的联系。”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中,北京许多大学都相继开设了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为内容的选修课程,让大学生们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就能够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不少大学生表示,此类课程非常有指导意义,学习了后,可以避免把时间浪费在盲目的学习或无所事事上,对规划大学生活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