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定居上海80周年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昨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鲁迅之子周海婴,陈漱渝、张梦阳、孙郁、林贤治等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和来自东亚各国的相关学者出席了会议。
上海别有生气留住鲁迅
1927年10月3日,鲁迅来到上海,一直住到1936年逝世。鲁迅晚年为何定居上海,上海在他眼中又是怎样一个城市呢?
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认为,上海在鲁迅心目中并不可爱,“鲁迅只是把上海作为暂时落脚的码头,而一时无处可去,上海倒也显现出吸引力。”他指出,鲁迅眼中的上海,城市色调是白中带红,城市的味道是咸咸的海风味。“这白和红,不是绅士的白手套与血色的红酒,而是弥漫全城的白色恐怖和街头偶现的红色标语;至于咸咸的海风味,则是上海深具海的包容和动荡的人文气息。”
复旦大学哈九增教授,则把定居上海视做鲁迅的慎重选择。“定居后,他曾多次表达对当时上海政治环境、经济生活和文化氛围的强烈不满和愤慨,却始终没有迁离上海的打算。鲁迅并不认为上海可爱,却又选择定居在此,是因为这座城市‘别有生气’,能接触到不少进步的文化人士,还有大量进步的青年作家涌现出来。上海可说是从事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的最佳之处。”
在上海共观赏142部影片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鲁迅在上海,业余时间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由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人员王璐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鲁迅生命的最后20年,一共看了149部电影,而定居上海的十年间看了142部之多。“不过,鲁迅看电影还是有所选择的。虽然他平均每个月都要看一部电影,但经常看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影片,其中尤以好莱坞拍摄的美国影片为主,国产的片子是劝不动他的。”
虽然自认“我的娱乐只有看电影”,但身为对社会保有敏锐洞察力的文学家,鲁迅对影片的内容和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评论。他选择的观赏方式和影片类型,透露出他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选择。 (来源:新闻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