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吴晶)下午4时许,位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程西侧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内一片繁忙景象。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地面应用系统运控中心就设在这里,约40个工作人员正在静静等候卫星发射,并为发射成功后的各项技术工作做最后准备。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中心设在国家天文台主楼一层的大厅。整个大厅共安排4排监控坐椅,可供36位工作人员使用。大厅正前方是巨大的监视屏,可以接收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视频信号。屏幕正上方显示:地面应用系统预祝“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音箱中不时传来工程各部门工作人员相互联络的声音。
现场总指挥、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昌介绍,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承担研制,地面应用系统在此次月球探测工程中主要承担3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对卫星有效载荷(科学探测仪器)进行在轨运行管理,调度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二是完成卫星下行数据的实时接收;三是科学探测数据的处理、解译,实现既定科学目标。为完成以上任务,国家天文台建设了3个中心。
吕昌指出,运行管理中心是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的神经中枢。这一中心对天上,负责对嫦娥一号卫星上有效载荷(科学探测仪器)的指挥调度,执行预定的科学探测;对地面,负责调度地面应用系统业务的业务运行。为了能够接收38万公里外卫星下行数据,地面应用系统建设了2座国内最先进、口径最大的天线,分别是位于北京密云水库北岸的50米天线和位于云南昆明凤凰山的40米天线。这是绕月探测工程的数据接收中心。
此外,科学研究中心将组织相关的科学家,处理、解译和应用科学探测数据,得到探测成果,实现既定的科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