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彭兢做客新华网谈“嫦娥一号”。他说,“嫦娥一号”的发射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只有发射顺利,才能把握更多机会。
[主持人]下午好,各位网友。昨天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时候,我和所有“嫦娥一号”新华网报道人员以及火箭专家王桁老师一起在演播中心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今天“嫦娥一号”会经历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就是在16小时轨道飞行一圈半后的首次变轨,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彭兢跟广大网友一起来分析嫦娥独自完成任务的几个关键点。您好,彭老师!昨天18时零5分,当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腾空而起的时候,您的心情如何?
[彭兢]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等了很多年,人类开始进行月球探测其实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了。1958年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直到今天航天人已经差不多等了快40年了。“嫦娥”的立项至今已经三年多了,有很多家单位参加了“嫦娥一号”和“嫦娥工程”的努力,所以大家都非常的激动。
“嫦娥一号”的发射也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发射顺利,后续才会有好的开始,才会把握更多机会。所以,看到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的将“嫦娥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的时候我们都非常的激动,我相信现场的朋友们可能会更加激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要是研制“嫦娥一号”卫星的,到这个时候运载火箭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下面就要看卫星的了,对于下面的工作我们心情是既紧张又激动的。
以下的这几天就要和轨道控制的东西比较密切,所以我们也相对比较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