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嫦娥一号卫星要经过10多天的飞行才能进入工作轨道,但其携带的部分有效载荷(科学探测仪器)已于25日晚7时许投入工作状态。
记者在设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地面应用系统看到,工作人员发出指令,调动嫦娥一号携带的高能粒子探测器和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开始工作。高能粒子探测器将可以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4万公里到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状况。分析这些数据对于在空间飞行的卫星和飞船具有重要价值。
为实现科学目标,嫦娥一号首次飞行任务共携带了8种有效载荷: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伽马射线谱仪、干涉成像光谱仪、微波探测仪、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这8件星上探测设备均具有不同的“本领”,承担着各自重要的“职责”。其中,CCD立体相机负责为月球“拍照”;干涉成像光谱仪获得有关月表主要物质类型及其分布的信息;激光高度计提供月球地形的高程数据;伽马/X射线谱仪确定月球表面元素类型和资源分布,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亮温温度,计算月壤厚度;高能粒子探测器--探测高能带电粒子的成分、能谱、通量和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探测原始太阳风离子的能谱,包括太阳风的体速度、离子温度等。
据了解,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根据探测任务需求,开机有先后顺序,关机也有“讲究”。进入环月轨道前,所有有效载荷必须关机,以确保嫦娥一号能够顺利“刹车”,安全入轨。
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我国已制定多种保险措施,防止有效载荷设备故障影响科学探测的情况发生。有效载荷在天上一旦发生故障,可以采取抢救措施,一些关键的部件和电路上都有备份,可以通过指令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