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田兆运王玉山)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也是其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卫星发动机点火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成功奔月在望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室主任唐歌实介绍,这次变轨通过卫星上的发动机使卫星加速。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卫星仪器今起“开工”
截至26日17时44分,嫦娥一号卫星入轨后,已总计飞行389000多公里,超过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而卫星进入绕月轨道还有119万公里。
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3圈后,将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使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这次变轨控制预计在10月29日实施。
此外,从27日开始,卫星上搭载的一些科学仪器也将按计划正常展开工作。
◇探月背景
月球一日人间27天
地球上每天是24小时,而月球上的一天约相当于地球上的27天,而且13天半是阳光普照的白天,13天半是寒冷的黑夜。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以3683公里/小时的速度绕地球运行,绕地球一周的公转周期为27.3个地球日。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也是27.3个地球日,都正好是一个恒星月(27日7时43分11秒),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完全相同的现象称为“同步自转”。
由于月球公转一圈的同时也自转了一圈,所以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永远看不见月球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