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冷眼中国城市建筑:中国的钱多得没处花了吗?
2007年10月28日 23:14:2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中国目前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专家指出,对拥有如此庞大建设量的建筑领域,其存在的问题更加不能忽视。建筑行业耗资巨大,而建筑产品和建设工程一旦建成,将作为城市景观甚至历史的一部分长久存在并发生影响,解决不好会让整个社会支付代价。 贪大求洋造成巨大浪费 不少建筑家指出,许多大工程和建筑项目爱搞国际招标,但现在不少领导者和评委在选择方案时,不顾国家的现有实力,不考虑建筑的当地特色和经济水平、有效的使用功能、合理的造价、建成后的运行成本等,而是出于虚荣心和面子光鲜。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最重大的建筑设计项目,几乎都被外国人囊括。 招标中的中外不公平还表现在,外国设计师的设计费用常常是中国设计师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且是用外币支付,招标单位还绝不敢拖欠。而对国内的设计单位,不仅费用压得很低,而且还常常不兑付,连在招标中支付标底费也是中外不同对待。而且,国外设计师报出的设计费都是天价,未来的运行费用巨大。许多专家批评说,与支付这样高昂的代价相反,这些建筑的使用功能(有效面积)、安全性却大打折扣。 而承受如此昂贵的设计费用、建造费用、运行费用的中国,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是钱多得没有地方用,而是广大农村、城市的众多领域都极度缺乏资金!专家们诘问:难道我们不该选择更节能环保、更有中国特色、费用更适当、使用面积更合理的建筑吗? 几位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专家指出,国外的建筑师的设计水准和职业操守也有好差之分,我们要学习和采纳国外建筑技术(艺术)优良的部分,但这不意味着“是洋必佳”。尤其还应看到,欧美国家由于建筑市场进入稳定期和饱和期,建筑设计市场萎缩,许多建筑师并没有多少创作机会,实践既衰,学术也虚。因此以为外来的就必然是好的,这种心态十分不妥。 政绩工程导致粗制滥造成风 中国目前的建设高潮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而是人为地掀起来的,这就是各级地方领导的所谓“政绩工程”。这种仓促的“政绩工程”其恶果为:大拆大建,城市面貌大改观的同时失去特色,失去文化,代之以毫无特色的千篇一律的建筑或“假古董”和模仿的洋楼。一个城市和街道建筑的特色是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中慢慢形成的,而现在仅在几年间便被毫无特色的建筑和商厦、广场所代替。许多专家疾呼,近20年来文物建筑受到的破坏,已经超过了过去200年。 更严重的是,“政绩工程”都是有时间限制的,长官们必须在自己的任期内达到目标,才会对自身“进步”有帮助,因此这种时间限制使他们不是按照科学的规律来制定计划,而往往是违反规律的强迫命令,限定在很短时间内建成,于是从项目的论证到设计到建造全部过程都十分仓促,而仓促又带来粗制滥造,粗制滥造又导致无数建筑劣品的产生。 建筑方案呼唤“阳光评审” 建筑方案评选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建筑品质的优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在建筑方案评审制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建筑方案评审专家委员会的组成不合理,造成方案评审素质无保证。发达国家方案评审组的组成人员范围较广,往往专家组里,有政府官员、建筑师、工程师、历史学家、法律人士,还有管规划的、艺术的、环境的人士,而且是“一票否决权”,任何一方面不通过都不行。这就保证了方案在通过时不会遗漏和忽略任何重要的方面。而我国评审组的成员大多是搞建筑设计的本行人,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较少,使建筑设计只放在一个小天平上称分量,考虑的范围狭窄。另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是,许多不是专家的本地官员也挤进专家评审组,甚至占到一半,而这往往造成评审质量的偏差。 评审过程也有不合理处。有些大的项目工程量很大,几个方案看下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但许多评审组给评委们看方案的时间很短,根本没有时间仔细研读方案,难以做出科学评审。 对此,一位北京市参加评审方案的建筑专家建议,评审大的建筑项目和小的建筑项目应有所不同,但现在的评审方法和步骤却是一样的,这显然不科学。对大的建筑项目,最好分成两步走,第一轮先是定性设计的评选,第二轮再按细定的原则评审,可避免把过多的时间平均浪费在淘汰的方案上。 来自台湾的一位建筑师谈到“阳光评审”,他介绍在台湾任何一个重要的公共工程,所有设计方案的评审过程全部公开,所有的方案、评委名单、评审意见、投标过程,都在建筑专业杂志上登出,在专门的网页上公布,甚至一个大的工程案子还出专集。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下,参评的人会更负责任,更加检点自己的行为,更加注重评审意见的水准和公正性。许多建筑师都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国内建设领域借鉴。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记者 丛亚平
编辑:
侯玮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