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嫦娥”下月18日将首次传回数据
2007年10月30日 07:37:4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嫦娥一号”卫星预计将于11月18日首先通过定向天线将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和卫星上存储的语音数据传回地面,然后全部探测仪器开机进行科学探测工作。 这是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杨多和昨天透露的。 记者从国防科工委获悉,随着“嫦娥一号”昨天成功地实施了第二次近地点变轨,根据飞行计划,在未来10天内,卫星还有四大“关键动作”引人关注。 今天,“嫦娥一号”卫星将飞行至38小时轨道远地点,距离地球12.8万公里,创下中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纪录。此前,在“双星计划”中,中国发射的探测器曾到达约8万公里的最远距离。 明天,“嫦娥一号”将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加速,达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入口速度,进入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开始奔向月球。由于此次加速变轨具有“唯一性”特点,能否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11月5日,“嫦娥”将首次飞临近月点。此时,“刹车”减速、确保被月球捕获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动作。如果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周期12小时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专家指出,第一次近月制动能否成功实施直接关系飞行任务成败,万一产生偏差,卫星将可能飞掠月球或撞击月面。 11月7日,经过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200公里高度、周期127分钟的极月圆轨道。 最新动态 “嫦娥一号”昨成功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卫星远地点高度将达12万多公里多种探测器将先后开启 本报讯北京时间昨天17时4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发动机点火12分钟后,北京中心监视判断,卫星变轨成功。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航天测控专家麻永平介绍,这次近地点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调相轨道段的第二次近地点加速,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变轨后,卫星将由24小时周期轨道转入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这将突破我国航天测控最远8万公里的历史纪录。 据了解,卫星进入这一轨道后,将先后开启太阳风探测器和太阳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 今日看点 紫外敏感器将开始“拍照” 到今日1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将飞至48小时周期轨道最远点,成为我国目前发射的飞行距离最远的航天器。今日7时许,“嫦娥一号”卫星将开启紫外敏感器,开始进行紫外敏感器成像拍摄试验。 -据新华社电 欧阳自远:中日印探月必然走向合作 探测数据一年后将进行国际性交流与合作共享 “每个国家的探月工程都承担了一项义务:探测的结果最后都要向全人类公布。这么做是必须的,国际上有这个惯例。”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日前在接受国防科工委政府网站采访时表示,日本、中国、印度探月卫星发射的时机非常接近,他希望三国能够在月球探测方面展开国际合作。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对我们来说,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因为发射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很好地得到科学数据,得到了科学数据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做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探月工程是一件时间持续相当长的事情。”欧阳自远指出,“火箭和卫星分离了,只能说火箭成功;卫星到达月球,开始工作了,说明卫星是成功的;即使传下数据,只能表明可以传下数据,卫星要绕月工作一年,这一年中全部数据都必须完全准确接收;另外,我们还要对数据作科学处理,做出各种研究成果;假如卫星能工作更长久,我希望我们能获得更多数据。”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编辑:
应豪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