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圆明园修复工程在各方质疑中重启(图)
2007年11月06日 05:04: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长春园宫门明年开始修复。本报记者 徐一龙 摄
10月18日,中国圆明园学会主办召开了“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会上,圆明园古建修复事项成为热议话题。 7年前,圆明园被确定要修复10%的古建。这项耗资近9000万元的工程原计划2008年奥运会前完工。但至今它仍未开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争议巨大。 近日,官方宣布将在明年修复长春园宫门。圆明园古建修复工程在争议中重新启动。 明年重启古建修复 94岁的汪之力老人坐不住了。 10月18日,中国圆明园学会主办召开了“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学会发起人、副会长汪之力原计划只在开幕当天出席会议,然而10月20日,会议最后一天,汪之力再次赶到会场。 他只为说一个问题———计划修复的圆明园10%的古建,不应该包括院墙。 此前的10月19日,北京日报刊发的报道中提到,北京市文物局界定,“10%古建多为宫门院墙”。该报道同时称,相关部门将于明年复建圆明园长春园宫门。 汪之力老人一直致力于呼吁部分整修圆明园,是圆明园“整修派”的重要代表。 “整修派”对院墙算法如此重视的原因是,圆明园内能恢复的古建只有10%,如果已经被恢复的院墙也记入古建面积,园内能复建的古建就少之又少了。 更让“整修派”失望的是,2000年公布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恢复部分古建,然而7年过去,复建工程均未启动。除了确定明年复建的长春园宫门,另一个准备复建的圆明园大宫门还未确定时间,更多复建面积的指标,甚至还没确定该给哪个古建。 2000年的《规划》,曾被认为是圆明园“整修派”的一场胜利。“整修派”的三大主张———恢复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和部分古建———都得到了确认。在此前的20年里,圆明园的“建、废”之争针锋相对。让“整修派”没想到的是,艰难得到的胜利,会在执行上大打折扣。 20年论战出一规划 2000年公布的《规划》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20年间,圆明园是保持原状还是进行整修,“整修派”与“废墟派”意见相左。 1980年10月18日,以宋庆龄为首的1583人联名发出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反对声随即响起,当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读者来信《研究探讨无妨,整修大可不必》。圆明园复建争辩就此拉开帷幕。 最初,反对派的理由是国力尚不雄厚,修复圆明园耗资过大———这与清朝同治皇帝重修圆明园时,遭到的反对意见颇为相似。 此后,反对派不再局限于财力问题,而从文化、美学的角度指出,圆明园最可贵的就是它的一片废墟,反对建造假古董的行为。著名西方文学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叶廷芳教授在多个场合指出———废墟也是一种美。“废墟派”由此得名。 “废墟派”专家分布多个学科领域。“整修派”则多为清史专家和圆明园专业研究者,这些可以指点着圆明园地图一一描述那些早已不复存在的美景专家,对这座皇家园林有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部分地重现这座万园之园的胜景,比断壁残垣的遗址更能体现圆明园的价值。 在“整修派”中,除了极少人主张全面复建圆明园外,多数人主张部分整修。他们同样认为圆明园内著名的西洋楼遗址的废墟应该保存;对园内该恢复多少中国建筑,他们内部也有争论。 “整修派”最为一致的观点是,应该复原园内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 圆明园的山水为人工所造,山起西北,水流东南,与中国的地势完全契合。“山形水系是圆明园的精髓。”清史专家王道成说,英法联军的大火并未毁掉园子里的山水。建国后,由于大批农民入住,挖山填湖种庄稼,山形水系遭到严重破坏。 在长达20年的争论中,政府对圆明园的规划逐渐清晰———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将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2000年,《规划》公布。 规划确定要修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和10%的古建。这些内容还被《规划》确定为“近期实施方案”。 “在当时文物系统内,约定俗成的观念是,‘近期’是指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完成这些方案。”圆明园管理处主任助理、新闻发言人宗天亮解释说。 在一份施工造价表中,计划者甚至已为三大工程列出了详细的耗资———整修山形水系及植物配置预计投资15000万元;复建10%建筑预计投资8938万元。 这一目标显然已经无法按时完成———目前圆明园西部的山形水系只完成三成左右;古建复建至今尚未启动;园中的植物种类也未恢复当年的情形。 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