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0日宣布,自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3.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历史新高。此次上调也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九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业内人士认为,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产生累积效应,如果存款准备金率超过15%,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力度可谓空前。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累计上调幅度达4.5个百分点,共冻结资金约16600亿元。加之年内共发行定向央票6次,累计发行7000亿元人民币,央行通过特别国债正回购操作回收流动性约2300亿元。央行年内仅此三项措施已吸收流动性达25900亿元。
由于当前流动性过剩状况仍未明显改善,因此业内人士预期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的同时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现金存在中央银行,从理论上说,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就会减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控制信贷投放、吸收流动性的效果。
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产生放大的效果,所以连续上调将产生累积效应。从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来看,他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坎儿”是15%,如果超过15%,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事实上,随着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央票、重启特种存款等措施,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出现了快速下降。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8%,较2006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较今年3月末下降了0.5个百分点,农信社下降速度最快,较去年底已下降了超过一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降至1.97%的水平,此前有专家称,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需维持在约2.5%的水平,才能满足日常支付清算的需要。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已经趋于紧张。同时,尽管二季度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一季度末上升了1.35个百分点,但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情况。
上述人士称,目前来看,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对大银行还没有太大影响,可以靠银行自身通过控制贷款投放来平衡,但如果超过15%,银行的贷款业务将受到十分严峻的挑战。据了解,各家银行贷款增速较快的省份仍然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果进一步限制信贷投放,这些地区的感受可能更加明显。
央行在《2007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于未来流动性管理的策略是,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同时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加大对冲力度。业内人士预计,央行未来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