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三角频道11月13日消息:有关“大学之道”的讨论近些年在学界广受关注,由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对中国大学弊端的激烈批评,这一讨论最近又成热点。
日前,在国际儒学联合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2007国际儒学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除了对儒学经典热做了深入辨析之外,也对“大学之道”提出了新看法。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认为,现在社会上普遍将“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奉为经典,其实并不完全对路;大学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有了学生的需要才有教授,否则,学者可以直接在家里从事学术科研了。“大学之道”实际上是大学究竟培养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教师究竟怎么来教的问题,而所谓“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只是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完善人格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
张汝伦认为,我们现在批评国内高校,基本是参照西方名校的标准;其实,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办学的基本理念依然缺乏,本科教育更是没有章法。比如现在儒学很热,国内高校就纷纷开设包括教授儒家经典在内的通识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其实只是起到增加一部分知识的作用,并没有“大学之道”培养人的基本理念。高校在设置课程时,也没有根据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需要什么知识来开设,而仅仅是根据老师的特长来教。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卫平也认为,目前社会上的儒学热日益升温,在儒学普及中,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成分过多。传统经典的普及工作,还是应该以学校为主要渠道,在学校的层面上进行,而不是在社会层面上形成“虚热”,这恰恰是目前最需要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