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雪龙号前任船长谈南极科考:科考船要跨“四关”
2007年11月13日 09:49:0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十一月十二日上午,中国唯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首次从位于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第二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 中新社发 陆从兵 摄 昨日上午,中国唯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赴南极,执行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记者了解到,此次南极考察,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考察队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昨日下午,就读者关心的几个问题,本报(注:扬子晚报)记者电话连线采访了江苏老乡——“雪龙号”前任船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袁绍宏先生。 筹备建设第三个科考站 据袁绍宏介绍,和以往历次南极科考相比,此次南极考察除了队员多、规模大的特点之外,另外还有一个“最”,就是任务最重——本次考察将执行37项科考项目和10项后勤保障改造项目。 其中,17名考察队员将再次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探索冰盖演化规律,并完成绘制南极内陆冰盖地形图等任务。更关键的是,他们还将在这一地区建立首个天文观测站,从而为建立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做好选址工作。同时,作为2007“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的核心计划,此次科考还将启动由国内外极地研究专家共同参与的“PANDA”计划。 记者了解到,此次科考将创下多个“第一”:首次在南极内陆地区进行地震观测、首次进行光学天文的实验观测等。科学家们将进行打钻,钻取约3200米深度的冰盖完整冰芯,查看冰穹A地区是否存在超过150年的古老冰体。 “雪龙号”要跨越“四关” “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目前惟一能在极地冰区进行破冰航行的科学考察运输船。袁绍宏是这条船的前任船长,他1965年出生在江苏姜堰,早在“雪龙号”组建水手班子时就担任船上的大副。在这条167米长的破冰船上,他摸爬滚打了将近十个年头。 袁绍宏有过10次赴南北极考察的经历,曾10次穿越南大洋暴风区“咆哮西风带”。所谓西风带是指南纬45~60度之间,太平洋与印度洋相连的一段宽阔洋面,因变化无常风大浪高,素有“鬼门关”之称。“但它环绕南极大陆,‘雪龙号’来去必经,这是此次科考需克服的难关之一。” “第二道难关是南极地区复杂的航行条件”袁绍宏介绍,南极洋面浮冰、海水混杂,加上恶劣的气候,如何选择航行路线非常重要;此外,南极的大陆架结构非常奇特,不像其他洲的大陆架都是由浅入深的,南极靠海面的下面就是深水,船没办法抛锚,因此卸载货物时难度巨大,在这个环节上,国外不少科考船都曾出过事。 “最后一个难点便是时间紧”,袁绍宏介绍,南极的夏季很短,冬季来临后,南极呈现极夜气候,海面冻结成冰,航行难度更大,因此科考队员都得争分夺秒,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拟订的科考任务完成。 三分之一是江苏老乡 尽管困难重重,但袁绍宏还是表示:“自己最震撼、最危险、最亲切的东西都留在了南极。” 在第15次南极考察返程时,“雪龙号”在西风带遇到了两个气旋的前后夹击。当时,前面的一个气旋突然被高气压顶住,迅速扩展几千海里,瞬间就将“雪龙号”吞噬进去。站在11层楼高的驾驶台,袁绍宏眼前除了海水什么都看不见,他完全凭着丰富的经验,不断地喊着口令,沉着、有力地指挥舵手修正航向。这次险情历时三天三夜,袁绍宏一直坚守在驾驶台,当“雪龙号”终于冲出气旋的包围时,他整个人累得瘫倒在地,被两个船员搀扶着走下驾驶台。 “虽然这样,但南极还是令人向往。”袁绍宏说。据其介绍,同他一样向往南极的江苏人不少:大副、江苏泰兴人;电工,江苏兴化人;轮机,江苏宜兴人;整个“雪龙号”的40多名船员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来自江苏。(记者 谷岳飞)
来源:
中新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