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陕西果农对"生态文明"的理解:红苹果带来好日子
2007年11月13日 10:21:2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红苹果带来好日子”--一位陕西果农对“生态文明”的朴素理解 新华网西安11月13日电(记者张军)“过去开荒种粮,尘土飞扬不见粮;如今栽树种果,花果飘香住新房。”在陕西省洛川县方厢村一座二层小楼内,果农贺树昌一边将大红的苹果摆上茶几招待客人,一边感叹生活的变迁。 方厢村地处干旱少雨的陕北黄土高原,近年来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农民逐渐摆脱贫困。贺树昌家里5口人,栽植11亩苹果,今年卖果收入超过10万元。 方厢村414口人,不可能家家都这样富吧?见记者有些怀疑,贺树昌亮出了全村“家底”:“全村1300亩苹果,今年挂果面积1000亩,销售总收入超过600万元。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五分之一。” 方厢村的变化是洛川农村巨变的缩影。洛川全县16.1万农民,到2006年底栽植苹果50多万亩。去年农民人均收入3371元,成为陕西省除西安市郊县以外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县(区)。 红苹果让旱原农民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器,穿上了名牌服装。方厢村农民去年一年就购回家用小轿车4辆。贺树昌说:“日子好了,要感谢国家的政策好。如果没有退耕还林,方厢村还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贺树昌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我理解在黄土高原种苹果就是走生态文明之路。苹果绿了荒原,富了农家,改善了生态,减少了风沙。” 据了解,洛川农民种植的50多万亩苹果,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8.4个百分点。全县年降雨量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621.9毫米,增加到642毫米。目前,洛川县围绕苹果加工、销售带动起13个产业。高峰时期,每天到洛川运果的车辆有300多辆,吸纳外地劳动力1万多人。全县大小饭馆、旅店增加到100多家。全县摩托车4万辆,手机用户12万户。 贺树昌说:“环境好了,村里的风气也变了,连娃儿们都有出息了。”2000年以前,方厢村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现在全村大学毕业生已有6名,在读的还有10余名。贺树昌说:“现在,老百姓的干劲更足、投入更大了,争取成为全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模范。” 据了解,洛川县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苹果产业发展。到2015年,使全县苹果总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寿光菜农20年种大棚话变迁 一钻进菜农李贵朴的温室大棚,暖烘烘的气息扑面而来,翠绿的菜椒已经有半个拳头大小,嫩嫩的煞是可爱。李贵朴现在三个大棚中一个种菜椒,两个种黄瓜。 “平安是我最大的心愿”——一位年轻矿嫂的期盼 每当看到电视里播矿难的新闻,张爱平就会赶紧换台或关掉电视。34岁的张爱平是山西焦煤集团马兰矿通风一队瓦斯检查班班长万孝利的妻子,她是在矿山长大的。就像所有矿上人一样,她不愿看到事故,甚至不想提到“危险”这个词。正如她的名字“爱平”,她从小就深知“平安”对一个矿工及其家庭的意义。 说句心里话:“山区农家的盼头更多了” 几年前靠杨梅致富的阿栗村村民们,如今又多了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村民刘启贵高兴地说:“党的惠农政策农民都享受到了,以后我们山区农家的盼头更多了。”阿栗村坐落在贵阳市乌当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 说句心里话:“做个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农民” 这些天,55岁的黑龙江省绥化市种粮大户张悦一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自己家种的几十亩地今年又打了近6万斤水稻。张悦对记者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咱们农民也要做个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农民。”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