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200多名男同性恋者走进位于城北的一家医院,接受免费的性健康和艾滋病检查。这是北京市首次针对同性恋群体开展的义诊活动。来参加体检的同性恋者多是二人结伴而来,大多数人都在30岁左右,但也有少部分退休的老者和大学生参加。而最新的调查表明,国人对同性恋者态度渐趋宽容。中新社发吴芒子摄
一直从事性学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日前向本社记者透露,在最新的一项“同性恋是否会影响工作选择”的调查中,回答“否”的中国人居然占到了九成,超过美国百分之八十六的数据。她欣然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说明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更加宽容了。”
在中国,同性恋者开网站、酒吧、求助热线的越来越多,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拥抱、接吻。绝大多数中国人越来越能接受这样观念:同性恋与异性恋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拥有同样的就业机会。
不少学者纷纷撰文表示:中国对同性恋的容忍度正在逐渐扩大,这种豁达的态度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学界估测中国同性恋者约有三千万,身边的每一百人群中就有两至三人或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同性为伴侣。李银河称,社会阶层越高,接纳程度越高,在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接受程度已经相当高了。
“互联网起了很好的作用。”李银河说,过去同性恋者痛苦、挣扎,小心而孤单地活着,有自杀倾向的比例远高于周围人群。现在不同了,随着资讯业的发达,苦闷时上网找同伴聊天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性恋者还组织联谊会、体育比赛、郊游等活动,生活多姿多彩。
二十年前中国把同性恋视为犯罪、十年前将它看作一种精神疾病,现如今同性恋者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社会,而是家庭,大多数父母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枫”是北京最著名的女同性恋酒吧之一,这家酒吧的经营者乔乔说:“青春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很喜欢女生,一直压抑着,在家里不可能与父母谈性,告诉父母自己是同性恋更不可能。”一次无意中,乔乔的母亲在酒吧里发现了女儿是同性恋,父母由最初的诧异、不解、反对到最终的理解和接受。
一位同性恋的父亲曾经想烧掉儿子的同性恋酒吧,他完全不能接受唯一的儿子是个同性恋者,在极端举动之后,父亲开始潜心阅读同性恋书籍,与医生及其同性恋朋友交流,今天这位父亲经营着专为同性恋者父母开通的求助热线,对身边人的求助这位父亲从不拒绝。
“我理解做父母的感受。”从事媒体工作的同性恋者孙先生说,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许多年长者更看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同性恋却不能生育。他告诫同性恋的家长这不是病,不必自责。
现在,同性恋者可以“培育”下一代了。乔乔说,她和女友尝试着做试管婴儿,第一次虽然流产了,但会继续努力的。
作为同性恋的研究者,李银河多次发起提案,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她成为少数族群利益的代表。谈到中国同性恋人群权利的前景时,她乐观地表示:“在中国,没有激烈反对的势力,同性恋人群争取权利的阻力比西方小得多,中国一直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