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人大代表锲而不舍 追问翻出广州10年前社保旧账
2007年11月15日 10:35:4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广州市5亿元社保基金亏空责任人,原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经理刘雨宏。2007年10月29日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受审,引起了群众强烈反响。刘雨宏从东窗事发到被绳之于法,竟然历经了漫漫10年!但究竟又是什么力量迫使逍遥法外的刘雨宏最后被押上法庭的呢?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对此案追踪发现,该案浮出水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2003年到2007年,广州市人大代表一直锲而不舍地追问社保基金亏空的问题。正是人大代表穷根究底的质询,才使得十年前的旧账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并促使刘雨宏被揪出来。 在此之前,对于如此巨额的社保基金亏空,刘雨宏的劣迹在当时只是仅被社保公司归结为“生活作风问题”,然后就销声匿迹了,似乎有点轻描淡写之嫌。而刘雨宏被送上审判席则离不开杨承华、梁小明等广州市人大代表一步步的努力。 2003年,社保基金被挪用近9亿的事情曝光后,杨承华等10位人大代表就此事首次向广州市劳动局提出质询,并要求该局尽快弥补社保基金缺口。到了2004年,广州市劳动局披露,大概有85%的社保基金被投入房地产行业。 2004年3月,杨承华、梁小明等10名人大代表向广州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一份询问案,就8亿元左右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问题提出质询。据梁小明透露,早在2003年六七月间,广州市人大组织他们视察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中心,那时他们了解到社保基金的养老基金款项中,有8亿元左右已被挪为他用。“这些被挪用的社保基金关乎市民的生老病死,一定要收回补回。”梁小明说,“到底收不收得回?收不回怎么办?由谁来补?我要代表老百姓问清楚。” 代表们的发问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对养老保险金亏空的总体情况,时任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的张杰明代表广州市政府首次比较详细地披露,总计89537.14万元的养老保险金是在1996年以前被拿去“在外运营”的,其中包括25个项目,涉及21个债务单位(个人)。其中投入房地产开发的为76587万元,占85.54%;购买国债9815万元,占10.96%;投入其他项目3135.14万元,占3.5%。 一时间舆论哗然,自此,巨额社会保险基金严重亏空的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 2006年广州两会期间,杨承华等代表提交建议,再次催促政府尽快填补养老金“窟窿”。 2007年4月2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对广州社保基金管理的调研情况显示,广州尚有6.6亿元社保基金没有追回,这又使广州10.18亿元“在外运营”社保基金的命运再次引发关注。 当时,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表示,如果社保基金无法追回,将由政府财政填补缺口。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也在当天汇报中提到,截至1999年底,广州市发生“在外运营”社保基金10.18亿元,涉及25个项目。经过各方努力,目前已追回3.626亿元,还有1.05亿有望追回。崔仁泉还表示,涉及有关领导和经办人员的责任追究,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已于今年1月分别向广州市纪委(监察局)报送了有关材料。并称,2000年之后,广州没发生过社保基金挪用事件。 就在张广宁承诺填补亏空的4个月前,1996年5月已被停职,自称在家养病10年的刘雨宏在上海社保案曝光之后的2006年5月被广州社保中心检举揭发,2006年12月被批捕。作为社保基金案责任人,刘雨宏的归案,意味着广州市对社保基金案的处理有了新进展。 早在2004年,杨承华代表就说:“这件事从来没有公布过,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我作为人大代表,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不管。”他还表示,他是两年多前偶然获知这一消息的,经多方求证后证实了该消息。 人大代表把社保基金亏空公诸于众后又不断地追问,使得社保基金案的眉目越来越清晰,这有利于政府更加积极地去应对亏空问题。政府承诺追回或填补流失的社保基金,并惩处相关责任人,离不开人大代表强烈的责任感。(游春亮 叶约龙) 相关链接:广州社保基金案 原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经理刘雨宏因涉嫌违规审批社保基金7亿余元非法运营,造成损失5.2亿元,被指控滥用职权,10月29日被押上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受审。 据检察机关指控,1993年到1996年,刘雨宏在任广州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前身)经理期间,未经上级领导批准,违规审批社保基金,并在市场上进行非法运营。此期间,其经手审批的项目共计14个,主要是房地产行业、银行借贷、承销国库券等项目,违规审批社保基金约7.5亿,造成损失5.2亿元。其中,在1994年初,刘雨宏经手审批社保基金2.69亿元,投入到广州亿安广场房地产发展公司的亿安广场项目,该项目后来由于发展商改变规划、发展商其他项目资金紧张等综合原因,最终烂尾。
来源:
中新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