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湖北荆州下辖的洪湖市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将全年15900条公务用烟指标摊派到各级机关和基层乡镇,并要求“吸烟就吸省产烟”。为了落实机关抽烟情况,政府甚至派调查人员深入基层,捡烟头、翻纸篓采集烟头标本,根据烟头品牌数量进行量化统计,实行县市排名,最终成为领导问责的重要参考。
正如新闻报道中提到的,荆州地区诸县财政并不丰裕,而烟草税收在各县地位举足轻重。比如洪湖,2006年烟草税收成为全市纳税第一,对地方财税的贡献,竟达八分之一强——这不仅是荆州的情况,整个国家的财政都非常依赖烟草。比如2004年公布的国内企业纳税100强,从行业分布看,有35家烟草企业进入100强,共纳税1077亿元,占百强纳税总额的34.91%,烟草制造业依然是我国税收贡献第一大产业。当烟草企业纳税占着政府财政支柱性的地位时,以红头文件下达抽烟任务就自然成为官员理性的选择。
我国目前约有3.5亿吸烟者,居世界各国之首,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烟草企业的效益和政府高额的税收是建立在透支全民健康的基础上,可这样的认识并没有融入我们的GDP理性中,相反,既有的GDP核算在逻辑上甚至“鼓励”这种透支国民健康的选择。比如,在把森林的树木制造成家具的过程中,家具的产出是算进GDP的,但生产过程中对森林的破坏、对饮用水的污染却没有在总值中扣除。相反,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们不能再免费地享用清新的空气和饮用清洁的水,只好到超市去买“蒸馏水”或购买昂贵设备以清洁空气,结果进一步增加了GDP。也就是说,破坏环境为增加GDP提供了两次增值的机会。
同样,鼓励吸烟也是如此,吸烟当然增加了GDP,可由于吸烟而透支的全民健康并不会在GDP中扣除,相反,吸烟得病增多了公众去医院的次数,增加了公众的医疗支出,这也会算入国民生产总值中。也就是说,鼓励吸烟能为GDP增长提供多次增值的机会。
如此GDP核算框架中,“百官倡烟”当然是政府非常理性的选择。(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