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公务员肯定是为了以后能有"高官厚禄"啊!”李文勇说。“很多同学都这样的啦!不信你问问。”李文勇身边一名同学“帮腔”。这是广州某高校法学院2004级学生所表达的报考公务员的动机。(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为“高官厚禄”而考公务员?在作出道德判断之前,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你所认为的报考公务员的动机应该是什么?估计在静思之后,很多人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当然,这样的动机让人觉得很刺耳。我们为了保护自己,早已习惯适应了面具下的生活,即使心有所思,嘴上也不言说。据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数据统计,89个部门招考12724个职位,通过网络提交报名申请的人数为1113966人,其中,通过资格审查的有742386人,最终确认人数535574人。对于很多人来说,报考公务员难道真是想为人民服务吗?如果是想为人民服务,那为什么职位会有冷热之分?
其实,“高官厚禄”与为人民服务之间并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务业绩大小取决于职位的高低。现实情况下,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取决于一两个人的正确领导,对于那些有抱负的人来说,如果处在更高的职位上,无疑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总是把公务员奉为父母官,对他们寄予太多的道德厚望。而事实告诉我们,单纯以职业来划分,公务员这一群体在道德上并不占有优势。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公务员的道德色彩越来越淡。从称谓上看,从“官员”到“公务员”的变化,正体现出在制度层面把公务员平常化的用意。大学生赤裸裸地把报考公务员的动机简化为“高官厚禄”,更是彻底地体现出他们已经把公务员视为谋生的职业了。
为“高官厚禄”而报考公务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少监督约束机制,使某些人能够通过非法手段谋取高官厚禄。如果我们建立起健全的制度,确保公务员在有序、健康的环境中,谋求、争取个人前途,“高官厚禄”就能很好地推进为人民服务。
想起了《皇帝的新装》里的童言,这些大学生无疑就像那个说真话的孩子。宽容他们的真话,理解他们的率真吧。很多的时候,是我们拔高或者玷污了“官”和“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