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新疆建设兵团揭秘:从赤贫到人均GDP西部第六
2007年11月26日 07:16:3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坚守“不与民争利”信条 在新疆你很容易区分哪里是兵团的耕地,哪里是地方农民的耕地。兵团有着“不与民争利”的信条,所以兵团的耕地绝大部分是在环境十分恶劣的戈壁、盐碱滩开垦出来的,并且都有十分明显的特点:譬如每块条田长宽在200至300米,四周都种有整齐的防风林,当吉普车在一块块条田间疾驰时,感觉如同检阅一个个士兵方队,整齐划一,气势磅礴。 14师224团的十几万亩农田,在2004年之前还是一片茫茫沙漠。“21世纪兵团在荒原上新建的第一个现代化新型团场”,是2004年3月224团成立时的建团定位。3年多的时间,224团开垦耕地21.73万亩,让塔克拉玛干沙漠后退了几十公里,它的存在有力地保证了75公里外和田市自然环境的改善。 由于起点高,标准高,采用现代化农业高新节水灌溉技术,224团人并未重复上一代人艰苦的创业经历。2006年团场职工人均收入8861元;随着环境的改善和种植面积的扩大,预计2007年同比增幅将不小于35%。 在224团种植基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见到了来自河南商丘的团场职工刘富春。作为新一代兵团人,这个31岁身材有些单薄的河南农民充满了自信和希望。“来新疆是因为老家耕地少,一个人才3亩多;在这里,一个人有65亩,而且果树苗是团场给你种好的,滴灌线路也都是团场给铺好的,我来了就主要是照看着;收了果子以后,团里还负责收购。” “刚来头一年,枣树小,风沙大,结的果子少,刚够自己吃;第二年,枣子卖了7000多块;去年,我又套种了大瓜,年底总共挣了58000元;今年我又套种了15亩棉花,整体上收入达到7万以上没有问题。”谈起收入,刘福春有些腼腆地笑着。 现在的刘福春已经把家安在了224团,孩子在团里全日制寄宿学校上学,还请了两个季节工帮助照看果园。 17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所到的每一个师团都在搞新的产业升级和改革规划。在兵团的条田里记者既看到了新疆传统种植的棉花和小麦,也看到了成片的用于工业印染的菊花田和用于精油提纯的薰衣草等已形成规模化种植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 兵团农田灌溉的技术水平也是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据兵团企业新疆天业滴灌集团的技术人员介绍,截至2005年底,兵团大田“膜下滴灌”面积500万亩,95%的兵团高产高效农田采用了节水滴灌设施,加上喷灌技术,实现年节水7.5亿立方米;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棉田每亩可增收240~300元。目前,兵团的滴灌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到中亚各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乌鲁木齐,兵团企业中基公司正实践着从原料提供向完善产业链加工的过渡,目前该企业已成为跨国番茄产品供应商,从传统的番茄酱到医用的番茄素全线产品引进意大利生产技术,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除了农业领域的变革,在其他领域记者同样可以感受到兵团发展的蓬勃生机。 譬如兵团目前正大力发展的旅游产业。兵团7.45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兵团的神秘感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卖点”,“兵团的旅游主打是军垦旅游”。兵团建设者相信,几年后当人们提起兵团时,一个定会加上“热点旅游目的地”这样一个新的称谓。 从珍妮的纺织车到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欧洲用了数百年;从《独立宣言》到西部拓荒,美国用了200年;在中国西北,从人耕犁到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从引天山水漫灌盐碱地到95%的高产高效农田滴灌覆盖率,从人均每月250克清油到年均工资超过1200美元,兵团人只用了50年。面对未来,兵团人将创造出更多让人无法设想的奇迹。 荒漠中的神圣使命 在塔里木大学西域研究所参观时,一幅巨大的卫星图像让记者至今难忘。那是一幅新疆以及中亚部分地区的卫星图像,在三维全息图像上,新疆的一切尽收眼底。因为多为戈壁沙漠,这片高原的基色是棕黄色的,在一片片棕黄之间,有许多星星点点的绿色,这些绿色的斑点就是一个个的绿洲。绿洲的存在让沙漠降低了蔓延的速度,绿洲数量的增加才有了人进沙退的奇迹。而创造这些奇迹的就是兵团人。 除非身临其境,你很难感受到今天兵团人的勇气和自信从何而来。但当你站在石河子,站在奎屯,站在图木舒克等军垦城市的制高点放眼远眺时,你就会明白,在大漠戈壁中有这样一座绿洲城市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这些奇迹之城的建设者是多么的伟大。 感性的语言或许不如具体的数字更能展示兵团的实力和贡献: 新疆总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兵团土地面积7.45万平方公里,占4.47%;兵团14个师遍布全疆14个地州市,175个团场分布在自治区63个县市内。新疆有绿洲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兵团开垦的绿洲约占50%。兵团现有耕地1555.7万亩;尚有耕地后备资源962.3万亩。人均GDP达到11835元,列西部省(区、市)第6位;人均耕地面积6.16亩,列西部第1位;人均粮食产量416公斤,列西部第3位;人均棉花产量321.89公斤,列西部第1位;人均油料产量68.25公斤,列西部第1位;人均糖料产量473.02公斤,列西部第2位...... 兵团用占全疆1/7的人口,生产了新疆1/5的粮食、2/5的棉花和1/3的棉纱、棉布、食糖,并交纳1/5的税金。 记者来到阿拉尔市时,正巧赶上塔里木大学建校50年回顾展。展览中最多人驻足的是展馆大厅正中的王震将军塑像。塑像后是一张巨幅的黑白照片,那是上世纪60年代该校农垦学员的毕业合影,所有人清一色的军装,整齐地站成一面人墙。许多刚入学的新生围拢在王震将军的塑像前,用手机和相机在拍照留影。 置身其中,记者突然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动。将军面前站着的和将军身后照片中的都是塔里木大学的学生,跨越40年的时光,他们面对面地站在一起。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衣着,但相同的是充满朝气的面容和承载着兵团发展的使命。对英雄的敬仰和美好未来的憧憬是连接一代代兵团人的感情纽带;而激励一代代兵团人的则是薪火相传的艰苦创业精神。 今天的兵团人依然在不同的时空里重复着与前人同样的工作。方式在改变,内容却是依旧。他们依旧在治沙,在开荒,在建城,在戍边。安息在城市边缘山梁上的老一辈开拓者们,依然默默地注视着后代的辛勤劳作。 戈壁中的兵团人就这样一代一代顽强执着地履行着他们的使命,就像沙漠戈壁中生长的胡杨,质朴沧桑,虽不娇美华丽,但有着“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铮铮傲骨!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繁易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